详细说明
检测我们是认真的!
在特定介质条件下检验金属材料晶间腐蚀敏感性的加速金属腐蚀试验方法,目的是了解材料的化学成分、热处理和加工工艺是否合理。其原理是采用可使金属的腐蚀电位处在恒电位阳极极化曲线特定区间的各种试验溶液,利用金属的晶粒和晶界在该电位区间腐蚀电流的显著差异加速显示晶间腐蚀。不锈钢、铝合金等的晶间腐蚀试验方法在许多国家均已标准化。各标准对试验细节均有详细规定。
在通常腐蚀条件下,钝化合金组织中的晶界活性不大,但当它具有晶间腐蚀的敏感性时,晶间活性很大,即晶格粒与晶界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电位差,这主要是合金在受热不当时,组织发生改变而引起的。所以晶间腐蚀是一种由组织电化学不均匀性引起的局部腐蚀蚀。此外晶界存在杂质时,在一定介质也也会引起晶间腐蚀。
至于具体腐蚀原因和过程,则依不同的合金而异。 18-8奥氏体不锈钢在500~800摄氏度温度范围内加热后,变得敏化,易于发生晶间腐蚀,几乎一致认为,奥氏体不锈钢晶间腐蚀的理论是基于晶界贫铬。普通的18-8不锈钢,一般含碳量为0.06~0.08%。当含碳量约为0.02%或更高时,在500~800摄氏度范围内,Cr23C6实际上不固溶,并从固体中沉淀出来,结果使与晶界临近的金属中的铬含量降低,贫铬区发生腐蚀。 防止或减缓晶间腐蚀的措施: a.选用抗晶间腐蚀的合金; b.选择合适的热处理工艺,如铝合金过时效处理; c.在确定焊接工艺,铝合金胶接及铣切工艺,回避容易产生晶间腐蚀的温度下处理。
容大公司专业从事产品检测及出口认证服务,为超过5000家客户提供过专业的服务,获得客户的好评!专注、专业、想客户所想,让我们有了与客户共同成长的机会!
ont-size:10.5000pt; font-family:'宋体'; background:rgb(255,255,255); mso-shading:rgb(255,255,255); " >。含碳量愈高,愈易产生晶间腐蚀。铁素体的存在可以防止晶间腐蚀,但晶粒度过大则会加速晶间腐蚀。焊前钢材的受热情况,若钢材受过550~850℃的预热,则易发生晶间腐蚀。焊接、使用过程中存在应力。在中等氧化性环境中易产生晶间腐蚀。为此,应选用稳定性好的低碳不锈钢,极低含碳量和较高钛、铌、钽、锆含量的焊接材料,但该种焊缝强度低且易产生热裂。
容大公司专业从事产品检测及出口认证服务,为超过5000家客户提供过专业的服务,获得客户的好评!专注、专业、想客户所想,让我们有了与客户共同成长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