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工艺品:呆萌白狮称霸
本季瓷器工艺品板块推出六大专场700多件珍品,涵盖瓷器、玉器、文房杂项、民国瓷器等,共计斩获1.69亿港元。其中日本怀玉印室小林斗盦先生旧藏专题全数拍出,19件拍品成交额共2708万港元。
目前的数据统计来看,书画、瓷杂、现当代艺术及其他三大板块均呈现下滑趋势。中国书画作为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支柱,不论是古代书画还是近现代书画,本季度都给出了不错的成绩单。各个拍卖行业也着力打造自己的明星专场,如北京保利、中国嘉德的书画大观之夜、北京匡时的“澄道”与“畅怀”中国书画夜场。南方拍卖行多以书画为主,本次书画的下滑不排除南方拍卖行数据尚未完全统计。
在2016年秋季中国艺术品拍卖TOP20中,中国书画上榜10件,6件拍品(含香港)超过亿元,书画板块对市场信心的提振作用不可小觑。瓷杂板块本季度亮点不多,上榜5件,北京地区两件,香港地区两件。相比于书画板块的热闹,瓷杂板块本季度表现平淡。仅两件瓷器上榜,纽约佳士得上拍的 “南宋 建窑 油滴天目 茶盌”以7,810万元成交、香港佳士得的“明宣德 青花海水双龙纹内暗花龙纹高足碗”以6,018万元成交。佛造像板块也大不如从前,以大面积的低估价和无底价的姿态开启预展,既是拍卖行策略的调整也是市场板块的轮动结果,少数几件高价使其呈现出严重的两极分化结果。
整体来看,今年秋拍与往年相比,生货、精品释出较多,尽管价格高昂,仍被藏家争夺,联系到此前艺术市场的不断探底的情况场景,尤可说明市场从来不缺钱,缺的是精品本身。
吴昌硕 青田石自用印
2.4×2.4×5.8cm
成交价:RMB 1,322,500
与古为徒——刘氏《有容堂》旧藏吴昌硕自用印及名家篆刻 Lot7326
印文:二耳之听
边款:一耳之听也,不若二耳之听也,吴俊。
备注:吴昌硕第三子吴东迈旧藏,刘汉麟递藏。
著录:
《观自得斋印集苍石印谱》卷四P28,光绪二十八年徐士恺(子静)原钤本。
《缶庐印存二集》第三册-25,1910年上海西泠印社刊行,吴昌硕辑自刻印二集四册原钤本。
《吴昌硕印谱二集》P8,1937年中国印学社刊行。
《古今名人印谱》卷7-11,1945年宣和印社刊行,方节盦编。
《苦铁印选》卷一,1950年宣和印社原钤本四卷四册,方节庵辑。
《吴昌硕金石篆刻集》P43,1974年10月台湾兴学出版社刊行,段维毅编。
《苦铁印选》第三册、图89,1977年9月日本书学院13册全(含释文一册)。
《吴昌硕自用印集》卷4-2,1979年浙江美术学院水印厂刊行,四卷四册。
《苦铁印选》P89,1980年文史哲出版社据原本影印刊行,汇为一册。
《吴昌硕作品集-书法篆刻》P54,1984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西泠印社联合刊行。
《吴昌硕印谱》P31,1985年10月上海书画出版社刊行。
《中国篆刻丛刊第三四卷—吴昌硕(三)》P11,1981年日本二玄社刊行,小林斗盦编。
《中国闲章艺术集锦》P464,1992年6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刊行,何鸿章、季崇建、吴旭民编。
《吴昌硕印影》P5,1992年9月,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刊行,戴青山编。
《篆刻全集》8吴昌硕,2001年1月日本二玄社,小林斗庵编。
《近现代篆刻名家精品——吴昌硕印集》1998年5月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贾德江编。
《中国历代印风系列——吴昌硕流派印风》P71,1999年重庆美术出版社,黄悖、余正编。
《中国近代印坛三大家——吴昌硕篆刻作品集》P2,2000年1月广西美术出版社,戴青山编。
《篆刻全集-8吴昌硕》P103,2001年1月年日本二玄社刊行,小林斗盦编。
《吴昌硕印论图释》P481(图5-76),2004年10月西泠印社出版社刊行,刘江编。
《近现代书画家款印综汇》P242,2002年12月上海书画出版社刊行,卢辅圣编。
“二耳之听”白文自用印,又是吴昌硕作品中完全以古玺印式创作的作品。排布作三简一繁,揖让生情,欹侧生姿,是吴氏不多见的古玺中的佳作,线条轻重虚实各安其分,刀感浑朴却又时见爽利之意,尤其边款所谓的“一耳之听也不若二耳之听也”极具哲理,嘱人不可偏信偏听,令人想见东坡居士之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