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6-02 16:22
屈指可数的百家争鸣
为什么是屈指可数的百家争鸣呢?因为瓷窑很多,但是种类很少。
东汉,瓷器真正烧造而成时,这段时间,还只有青瓷和黑瓷两种,很单调。
东汉末年分三国,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家族终于迎来了一位新人,白瓷。
请注意,这里的青瓷、黑瓷、白瓷,并非是完全单指一种颜色哦。青瓷里面包含了青绿、青黄、青褐、青灰等;黑瓷里面包含了褐、酱等;白瓷也有可能略黄或略青。
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釉料中铁的含量。这个就比较学术化了,我们点到为止就好。
如果釉里面铁的含量低于1%,烧出来就是白瓷;在1%在3%之间,就是青瓷;超过4%,那就是黑瓷。古时候,原料比例与温度都没有办法控制得很好,因此釉色不稳定,有很强的随机性。
历史的车轮滚向了隋代,在此时的瓷器家族里面,青瓷的话语权越来越大,但是刚来的白瓷不甘示弱,它正在慢慢积蓄能量,让自己越来越白,厚积而薄发。
发展到了唐代,白瓷终于成功地站起来了,达到了可以跟青瓷抗衡的地步,形成了“南青北白”的局面,南方代表是来自浙江的越窑,北方的代表是来自河北的邢窑,所以也有“南越北邢”的说法。
可能有很多补过课的朋友知道,唐代还有一个特别著名的“唐三彩”。但是,唐三彩其实不是瓷器哦,它是一种低温烧造的陶器。尽管如此,唐三彩也是非常有历史价值的,因为它毕竟有多个颜色啊,并且现在在价格上面也是非常有价值的。
历史的车轮再往前面滚一下,就滚到了中国瓷器发展的高潮阶段,因为我们来到了宋代,瓷器真正百花齐放的朝代。
白瓷和青瓷,两兄弟在这个朝代仿佛打了鸡血一样,变成了超级赛亚瓷。在这个朝代,有着我们最为著名的“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
“汝、官、哥、钧”都是属于青瓷系的,而“定”主要是烧白瓷的。
其中比较特殊的是钧窑,虽然颜色非常不像青瓷,但是它确实是属于青瓷系的。前面我们说到,釉的颜色是因为里面的含铁量决定的,而钧窑则在这个基础上,添加了一点儿铜,结果没想到,竟然烧出了渐变的紫红色,人们评价钧窑是“入窑一色,出窑万彩”。
并且在宋代,还发生了一个不大不小的事情。宋真宗赵恒有5个年号——咸平、景德、大中祥符、天禧、乾兴。
是不是发现其中一个有一点点熟悉,宋真宗在他用景德年号的期间,赐一个烧造青白瓷的原名叫“昌南镇”的地方为“景德镇”。不知道他赐名的时候有没有想到,在后来,这个地方以这个名字成为了全中国,甚至可以说是全世界的制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