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6-02 15:31
古陶瓷修复技艺其实是中国古老的一项传统技艺,《景德镇陶录》中就记载了景德镇陶工粘合碗盏的方法。“粘碗盏法,用未蒸熟面筋入筛,净细石灰少许,杵数百下,忽化开入水,以之粘定缚牢,阴干。自不脱,胜于钉钳。但不可水内久浸。又凡瓷器破损,或用糯米粥和鸡子清,研极胶粘,入粉少许,再研,以粘瓷损处。”这也许是最早的关于陶瓷修复的记载了。
现代古陶瓷修复的类型主要有:考古修复、博物馆展览修复、商业修复这三种类型。考古修复和博物馆展览修复都要求在修复过程中无损伤修复,还原陶瓷本来的面目,达到修旧如旧的标准。考古研究修复可以说是三种修复类型中最容易的,只需要把古陶瓷破碎的部分拼接粘牢,将缺少的部分用石膏补上,打磨修型,恢复原样即可。商业修复则没有一个特定的标准,如修复水平不到,则不利于展览和交易,如修“过”了,则很容易修旧如新,造成文物破坏。目前社会上的修复还是以博物馆展览修复为多。
其他有关古陶瓷修复的方法,还有:
1、“金缮”修复。即将瓷器碎片由天然大漆黏合,表面再敷以金粉或者金箔,天然大漆不会造成化学污染,金粉装饰性较强。
2、“锔钉法”。这是民间保留的一种传统修复工艺,做法是在瓷器碎片上钻孔后,使用金属锔钉,将瓷器碎片重新铆钉在一起。这种修复因为技术的限制,只能恢复器物的使用功能,不但无法恢复器物原貌,而且对胎釉造成更多损害。
3、“热修”。即用釉料等材料将器物拼接之后入窑重烧。这种修复方法不但损害、歪曲了文物所承载的历史信息,而且可能对文物造成破坏,不被文物修复专家采用。
取得也许就在一瞬,过程却绝不容易;零落可以一生,精致却成为永世。?
泥与火的时代里,制陶人不解风情,掏上一团土,浇上清冽的水,却在炙热的火炉里塑造出不同的艺术符号,这是一群素衣白布的故事。? (南坑古窑位于南安市东田镇南坑村一带,面积约20万平方米,堆积层厚达1至5米)? 天刚下过雨,一脚下去带起满鞋的泥巴,乐得村口的小孩掬起满脸的笑,缺了牙的小嘴巴直朝着我们咧咧。? 南坑四周群山起伏,泉州的冬天向满山的树木展现了友好的一面,不太强烈的寒气并没有打乱满山绿树的生活节奏,带来凋零万物的寂静,却反倒激起大山的热情,绿得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