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罗汉床名称俚俗,至今尚无令人信服的解释,推测与明人所称弥勒榻有关。弥勒榻是大型坐具,短不能卧;而罗汉床也是坐的功能大于卧的功能。古人隋唐以前的生活习俗是席地坐,虽宋以后演变为垂足坐,但盘腿打坐的习惯一直保留着。弥勒榻,罗汉床都是为适应国人旧俗而保留的家具品种。另一说“罗汉床”,是原来汉榻(汉朝的坐具)的演变。“罗汉床”是明清宫廷“宝座”的前身,小的称为榻,如现代的“沙发”。
明清时期罗汉床的制做有许多区别,首先用大理石做围子是明代家具中不曾见的,其次是围子装石形式也与清代施工手法大异其趣。清代工匠往往先用芯板夹住大理石,再装入框架中,而明式做工往往直接装石装入框架,有时由于石板不平,框架打槽也随形弯曲,凡此类施工手法,年代一般较早。
罗汉床腿弯曲度大,兜转力,俗称“香蔗腿”。从床腿亦可区分出明做还是清做。清式鼓腿彭牙与明式的大挖缺做工,区别完全在于对罗汉床腿的理解,是有力而含蓄,还是有力而夸张?总体上,明式罗汉床挖缺腿足,给人有力度但十分含蓄,清式罗汉床的类似腿足,在力度上多了活泼,显得夸张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