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彭年紫砂壶私下交易行情如何

名称:杨彭年紫砂壶私下交易行情如何

供应商:铭沪文物销售(上海)有限公司

价格:面议

最小起订量:1/个

地址:古董珍玩艺术品交易中心

手机:18502159153

联系人:刘经理 (请说在中科商务网上看到)

产品编号:161875332

更新时间:2025-10-21

发布者IP:120.225.55.230

详细说明

  本公司长期征集杨彭年紫砂壶,如果您手上有相类似藏品需要出手,欢迎来电咨询价格

  本公司始终以客户为中心,以服务为动力,通过规范的操作,把委托拍卖的标的限度地以的价位、快的速度拍卖成交,真正做到将服务的理念渗透到拍卖的全过程中,遵循“公开、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规范操作,保护委托人、买受人的合法权益。广东依托雄厚的专家队伍和遍及海内外的,坚持“公开,公平,公正,诚信”的原则,广东始终将客户的需求放在首位,为每一位客户提供心仪的艺术珍品。

  下面是2020年杨彭年紫砂壶相关拍卖记录(Artron数据)请参考

  毛承君 荷钟套组---估价3.80到3.80万---成交价:RMB13.80万---拍卖日期:2020年1月12日

  清中期 杨彭年造 小安乐窝主人款---估价22.00到22.00万---成交价:RMB40.25万---拍卖日期:2020年1月5日

  朱可心紫砂壶---估价8.00到8.00万---成交价:EUR10.58万---拍卖日期:2020年1月8日

  范顺君 观·荷塘秋色(首届蒋蓉杯---估价15.00到15.00万---成交价:RMB20.70万---拍卖日期:2020年1月12日

  范顺君 观·荷塘秋色(首届蒋蓉杯---估价15.00到15.00万---成交价:RMB20.70万---拍卖日期:2020年1月12日

  毛承君 荷钟套组---估价3.80到3.80万---成交价:RMB13.80万---拍卖日期:2020年1月12日

  王杏坤 掇只(篆刻:李昊)---估价8.00到8.00万---成交价:RMB14.95万---拍卖日期:2020年1月12日

  下面是历年杨彭年紫砂壶相关拍卖记录(Artron数据)请参考

  杨彭年紫砂壶---估价30.00到30.00万---成交价:HKD42.56万---拍卖日期:2019年5月24日

  清道光 杨彭年款段泥刻金石文字壶---估价4.00到6.00万---成交价:HKD13.80万---拍卖日期:2014年4月9日

  清·道光 杨彭年 曼生十八式文汉---估价30.00到40.00万---成交价:RMB145.60万---拍卖日期:2010年6月21日

  清中期 杨彭年摹古石泉品定制紫砂---估价35.00到45.00万---成交价:RMB40.25万---拍卖日期:2014年12月3日

  清·道光 杨彭年 曼生十八式文汉---估价30.00到40.00万---成交价:RMB145.60万---拍卖日期:2010年6月21日

  清道光 杨彭年柱础壶---估价80.00到100.00万---成交价:RMB184.00万---拍卖日期:2011年12月4日

  杨彭年·井栏---估价80.00到100.00万---成交价:RMB345.00万---拍卖日期:2016年6月3日

  陈鸿寿(1768到1822),字曼生,曾任溧阳知县,与其好友钱杜(1764到1845)、改琦、汪鸿、查梅史等人,皆善书画篆刻,且喜爱紫砂,他们在公余之暇,结识了当时的紫砂工艺家杨彭年、宝年、凤年兄妹及邵二泉、吴月亭等人,共同研制设计新的紫砂壶样式并由杨彭年等人制作,因而被世人称为曼生壶。杨彭年(约1772到1854),字二泉,清嘉庆年间宜兴紫砂名艺人。他善制茗壶,浑朴雅致,首创捏嘴不用模子和掇暗嘴之工艺,虽随意制成,亦有天然之致。他又善铭刻、工隶书,追求金石味。他还与当时名人雅士陈鸿寿(曼生)、瞿应绍(子冶)、朱坚(石梅)、邓奎(符生)、郭麟(祥伯、频伽)等合作镌刻书画,技艺成熟,至善尽美。世称“彭年壶”、“彭年曼生壶”、“彭年石瓢壶”,声名极盛,对后世影响颇大。

  杨彭年紫砂壶在哪里能私下交易,寒玉壶(见图)形若半瓦,微弧底,通体石榴皮色,腹部由钱杜刻一株梅花直至壶顶。作者运刀如笔,梅干劲健与枝疏芯冷形成了强烈反差,给人以深刻的感染力。壶腹下部一字款书“叔美为昙如作”,另一面作篆书“寒玉壶”三字及行书七绝一首:“一枝两枝翠蛟影,千点万点春烟痕。忽忆西溪深雪里,橹声伊轧到柴门。壶公戏题丙子二月。”切题“寒玉”且诗情画意,令人赏心悦目。

  杨彭年紫砂壶价格及图片,该壶做工精致,泥料上乘。壶形归类于圆柱形壶,将壶身平放,即可感觉它是圆柱体的一半。此壶半月形的壶身,石榴皮的颜色,给人以寒月的遐想。嵌盖,桥形钮,显得自然、简洁。壶身短流,环形把处理得自然协调。由钱杜刻的一枝梅以及题诗更是画龙点睛,篆书行书运用自如、不失法度,是一件文人与紫砂艺人合作的紫砂成功之作。而这种合作也加深了紫砂陶的文化深度,确立了紫砂陶的艺术地位,同时蕴涵了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