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1-22 03:06
佛教所谓的“三千大千世界”,即一千个小世界为一“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为一“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为一“大千世界”。一个大千世界就包含着十亿个小世界。一个三千大千世界,那只是一佛之化土而已。现代的天文学已探测到在银河系中,有着本身发光如同太阳的恒星近十亿个,这与佛教所说,十分接近。
佛教把宇宙分为三界,就是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即有淫食二欲的众生所住的世界;色界即已无淫食二欲但还有色身的众生所住的世界;无色界即连色身亦无但住心识于深妙禅定的众生所住的世界。
佛教典籍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有许多种不同的分类。其中重要的就是按照其所载内容来分类,这样可分为三种,即经、律、论。
佛教典籍主要有如下几种分类:
一九六八年,英国剑桥大学天文物理学家安东尼休伊什研究小组的成员乔斯林·贝尔,发现了自外太空发射的神秘电波讯号,这和以往星球所发出的稳定讯号不同的是,贝尔接收到的讯号是脉动的,是一种每隔十五秒固定显现一次的影像。于是许多人都相信她找到了外太空生物存在的证据。根据该小组的归纳,这种脉动电波是来自距离地球二百光年的一个自转的星球。由于她的这个发现,使得休伊什与其指导教授马丁·赖尔爵士获颁一九七四年的诺贝尔天文学奖。
浩瀚的宇宙空间,还有数不尽、算不清的河外星系。佛经也说,世界无量,众生无量。
其把佛教典籍分为经、律、论三藏是按照其所载内容来分的,这是一种基本的分类,也是使用频率高的一种分类。经、律、论所载内容分别:
经是佛陀说过的话的汇编,经是佛教教义的基本依据;律是佛教组织为或信众制定的纪律或行为规范;论是对经、律的解释或阐述。其传说部分也许是为了展现佛教的神奇之处;其哲学与修行部分是值得学习与深思的道理;其将一世因果扩至三世因果无论是否存在都可以合理解释一些科学中无法解释的现象,达到导人向善的作用。
通达佛法能为人讲说的人称为法师,精通经藏的称为经师,精通律藏的称为律师,精通论藏的称为论师,遍通经、律、论三藏的称为三藏法师,如唐三藏法师玄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