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商铺首页 >> 行业资讯 >> 详情

福建造光绪元宝征集哪里正规

时间:2018-01-22 02:21

  近几年来我国内古玩市场一片繁荣。古钱币作为古玩的一种,一直以来都是收藏家关注的热点。因为在我国的每个历史阶段都有自己独特的形式,都或多或少地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特色。

  光绪元宝是清代光绪年间特有的一种。有着清朝特征,由于当时时局不稳定,因此几乎在全国的各个省都有专门的铸造厂。因此我们会发现那个时代的上都有鲜明的铸字,标明是哪个省的造币厂铸造的。

  钱背:正中蟠龙图,左右各一六点花星。蟠龙为长须龙,眼神灵异炯炯有神;龙鳞雕刻细密有致,雾,身姿遒劲有力;龙爪张扬,神武有力;龙身盘踞太阳,尽展皇家威严大气。此蟠龙图是中国所有龙洋图案银元(包括国外发行的所有银币)中,工艺精湛,雕工完美,浮雕感强烈的品种,镜面平整光滑,纹饰的相惯线,显得非常清晰。近年来此银元价格不断攀升,2001年奉天一两在美国路易斯安那洲的中国藏品展览会上出现,以后便匿迹几十年,本世纪五十年代初这玫稀世珍品复于香港出现。2001、2011年两次出现在香港、美国拍卖场,1991年台湾张秀清以一十七.00万美元拍得,加手续费149.6.00万元,成交价格200.00万元,可见银元的势头迅猛!

  深圳中皇拍卖有限公司近几年对福建造光绪元宝市场价格分析估价:

  福建造光绪宝七分二厘银币------价格:RMB3,620,000----日期:2016-03-12

  福建造光绪宝七分二厘银币------价格:RMB3,630,000----日期:2016-06-12

  1903年福建省造光绪宝------价格:RMB3,120,000----日期:2016-02-12

  福建造光绪宝------------------价格:RMB3,210,000----日期:2017-04-19

  1896年福建官局造光绪------价格:RMB1,410,000----日期:2016-09-04

  近几年福建造光绪元宝市场成交的价格:

  1903年福建省造光绪宝------价格:RMB2,140,000----日期:2016-10-06

  1901年福建官局造光绪------价格:RMB3,970,000----日期:2017-11-28

  福建官局造光绪宝五文----------价格:RMB1,250,000----日期:2017-06-08

  1901年福建官局造光绪------价格:RMB3,180,000----日期:2016-01-11

  1900年庚子江南省造光绪----价格:RMB2,240,000----日期:2016-07-26

  银币光绪元宝1898年发行,成色为91%。正面铸有铭文,顶部铸楷体“造币总厂”,底部铸“库平七钱二分”标识,直读“光绪元宝”四字,币还有四字直读体满文。银币背面外圈顶部“光绪年造”楷体铭文,余部用小号英文标准字体铭“大清帝国银币”字样,内圈铸有正面腾云五爪龙一只,品相稍嫌粗糙,其审美风格独持,钱币正面鲜然可见满汉文化的融合,而钱背却明确标示了西方文化的介入。钱币虽小,也可管窥社会文化一斑。

  光绪元宝,清朝光绪年间流通的之一。由两广总督张之洞率先引进英国铸币机器铸造银元和铜元,之后各省纷纷仿效。共有十九个省局铸造,除户部,地方省所铸铜元,皆在其正面上缘镌写省名。

  光绪铜元则是在清末铜价剧涨,民间毁钱为铜致使市面出现钱荒的状态下发行的。李鸿章亲自督促两广总督制造铜币,故清代机制铜元的铸造由广东伊始,受到香港铜圆影响较大。95%红铜配以4%白铅和1%锡,每枚重二钱,当制钱十文。正面为“光绪元宝”及满文“宝广”,外环珠圈,上缘纪地文字为“湖北省造”。下缘纪值文字为“当十”;背面铸“飞龙”图及珠圈,上缘英文纪地“KWANGTUNG”,下缘英文纪值“ONECENT”。

  我国清代银圆虽然制造时间不长,可是有许多珍品币撒播,这些难堪一见的藏品,在近年的拍卖市场中却屡有泛起,如:浙江省造“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银圆,2004年拍卖成交价为27.5万元。奉天省造库平银一两光绪元宝: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铸,孤品,现藏台湾鸿禧美术馆,1991年6月在美国加州拍卖会上以187万美元落槌,现市场估价150-200万元人民币。

  广东省光绪元宝二百枚换一元铜元。此币系光绪二十六年至三十一年(1900—1905)广东造币厂制造,面值有两类,一是与银元换算,有每百枚换一元、两百枚换一元两种,它是光绪二十六年六月,依香港铜仙仿制的。二是与制钱换算,每元当制钱十文,为光绪三十年为适应制钱制度而改制的。正面中间钤汉文“光绪元宝”及“宝广”的满文,外围上钤“广东省造”,下钤面值,背面钤飞龙图,外围上下钤英文地名及面值。其中,二百枚换一元币系试铸币,红铜制造,存世极罕,《上海币学社例会记录》中记载,杨成祺先生有藏,其后一直未再发现新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