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1-21 05:07
一枚徽章一段故事,一枚徽章一段历史。这些小小收藏品的来历与神奇之处,值得我们仔细探索。
古钱币收藏是当今收藏界的一大热门,像我们今天见得这枚铜圆这样的,有非常高的升值潜力和收藏价值。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慈禧太后视其为“再造玄黄之人”,著有《李文忠公全集》。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与俾斯麦、格兰特并称为“十九世纪世界三大伟人”。
清末铜价剧涨,民间毁钱为铜,以获数倍之利,市面出现钱荒。广东因停铸制钱,市面制钱日乏,小额流通十分不便。为救钱荒,同时受香港铜元及外币影响,光绪26年6月,两广总督德寿与前总督李鸿章奏准广东仿香港铜仙铸造机制铜元。故清代机制铜元的铸造由广东伊始。继而福建、江苏、四川等省相继仿铸铜元。
据钱币收藏家透露,“存世量的大小才是决定古钱币价值的重要因素,为什么宋朝的钱币不值钱?因为宋朝的钱币发行量太大了,流传至今,其存世量仍旧很大,所以才导致不值钱。在古玩收藏领域,‘物以稀为贵’是永恒不变的规律,几乎适用于所有的收藏品。在古代,珍贵的钱币就是那种存世量很少,很罕见的。”
同时,银币制作量比古钱和民国纸币少得多,加上清末、民国战乱连连等因素,一些较珍贵的银元品种存世量已稀少。
有专家认为,与其他收藏品相比,徽章有材质好、易保存、浓缩历史及故事等特点,有着特殊的文化内涵。建议收藏者按历史时段收藏徽章,注重质量,而非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