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商铺首页 >> 行业资讯 >> 详情

2017年应历通宝价位评估

时间:2017-11-22 01:18

  应历通宝“币痴”与“孔方兄”:辽代古钱币收藏经

  中国是世界上早铸造金属货币的国家之一,而赤峰恰恰是辽国上京、中京的旧地,我的收藏从辽币开始,20多年来不曾结束。

  如今辽代古钱币在市场上不多见,很难觅得。我喜好收藏古钱币已有20余载,以集藏辽代“上八品”和“下八品”为平生之乐。功夫不负有心人,时间久了确实收藏了不少辽币,其中也有存世稀少的辽钱大珍。

  由于经常下乡收集古币,乡野间也结识了不少朋友,后来发展到各村都有。一次,我听闻村里一商店老板也喜欢辽钱,而且手中有一枚存世不多的应力通宝,于是“三顾茅庐”求币,但怎奈何商店老板也爱不释手,一直未能获此至宝。去得多了,我们经常在一起谈论钱币收藏经验、见闻,话语越发投机,后他终于忍痛割爱,将这枚稀世辽钱转让给我。

  应历通宝是辽国穆宗皇帝应历年间(公元951~969年)铸造,钱文粗糙,制式为小平,现存世仅有数枚。中国古钱“五十名珍”之一。“应历通宝”四字楷、隶相杂,文字朴茂,单点通,与“天禄通宝”的书法特征如出一辙,明显见辽钱风韵。

  古钱无言,集者有心,每一枚古钱背后都有一个故事。还有一次,我在一老乡手中看到一小堆古钱币,过去随便看了一下,发现其中竟有一品咸雍通宝。铜质红软,制作浑朴。面文“咸雍通宝”四字旋读,楷中蕴隶,布局匀称,辽钱古拙气韵甚浓。咸雍通宝于辽钱中传世丰,求之不难,但若遇见岂能放手,于是经协商后以合适的价格收入囊中。回家后,我查阅了有关书籍和图谱,得知这枚辽钱是辽道宗耶律洪基咸雍年间(公元1065~1074年)铸。版别主要有普通版和大字版两种,普通版钱体有大、小样之别,径2.4~2.7厘米,重2.7~3.6克,光背无文。大字版稀见,今存世仅一两品,极为少见。

  本公司近几年对应历通宝市场价格分析估价表:

  应历通宝----------------------价格:RMB4,710,000----日期:2017-05-22

  应历通宝铜1枚----------------价格:RMB5,240,000----日期:2017-08-16

  “应历通宝”铜雕母------------价格:RMB5,220,000----日期:2016-09-25

  应历通宝----------------------价格:RMB5,330,000----日期:2016-10-03

  辽代“应历通宝”小平----------价格:RMB1,250,000----日期:2016-07-02

  应历通宝铜1枚----------------价格:RMB4,740,000----日期:2017-01-09

  应历通宝铜钱------------------价格:RMB2,560,000----日期:2016-12-02

  “应历通宝”铜币--------------价格:RMB4,180,000----日期:2016-09-13

  应历通宝铜1枚----------------价格:RMB4,610,000----日期:2017-06-25

  辽应历通宝--------------------价格:RMB1,730,000----日期:2017-04-05

  人间谁不爱“孔方兄”,但收藏古钱币并非单纯的“爱钱”,钱币文化有着悠久而灿烂的历史,对于收藏者而言,除了具有经济功能外,货币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艺术欣赏价值。古钱币上的文字有相当多的历史典故,书法的艺术价值也极高。它吸引我入门,开始学习和欣赏钱文。我建议刚入门的新藏友不妨多看一些钱币书,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选择图文并茂的版本,因为如果有图无字,会不知原委;有字无图,亦不知所指为何物,无法形成正确的收藏观。

  本公司--正规艺术品公司

  纵观近几年来的收藏市场,总体成交数据呈现出连年下滑态势,以至于市场上关于“回调”的探讨不绝于耳。然而,在每年的春秋两大拍卖中,却总能冒出一些“任性”成交的“亿元”拍卖数据,给低迷的市场提振信心。事实上,正是这些大收藏家们的“任性”表现,为助推艺术品市场整体的繁荣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信心支撑和资金源泉。

  征集范围:

  名贵宝材:人参、何首乌、灵芝太岁、各种动物宝、麝香等;

  各朝钱币:民初晚清各版本金币银币铜币等;各朝代古钱币;

  古玩杂项:鼻烟壶、青铜器、佛像天珠、紫砂壶、名贵木材等;

  晶莹宝石:红蓝绿宝石及原石、各类奇石、各类陨石、化石等;

  高古玉器:和田玉、高古玉、明清玉、红山良渚文化、孝粉碗;

  古籍善本:名人书画、宫廷书画、古旧书籍、古医书、等等;

  珍品瓷器:清三代瓷器、瓷板画、青花瓷、珐琅彩、五大名窑;

  要说收藏圈里的“任性”帝,恐怕非刘益谦莫属了。因为他的每一次出手几乎都以天价追逐精品为主,且常常高调,因而广为业界“熟知”。笔者翻阅了其近的几次大手笔拍卖:2014年4月,他以2.81亿港元在香港苏富比拍得明成化斗彩鸡缸杯,刷新了中国瓷器世界拍卖纪录;同年11月26日,又以3.48亿港元拍下了被誉为唐卡之王的十五世纪“明永乐御制红阎摩敌刺绣唐卡”;2015年11月以1.139亿港元拍下“南宋官窑青釉八方弘纹瓶”;而今年在香港苏富比成交的张大千《桃源图》,买家正是刘益谦。

  这一系列出手,在普通人看来或许只能以“有钱任性”来理解了。但深入分析,对于收藏家而言,艺术品收藏本身也是一种投资手段。其中精品资源是十分稀缺的。这就为投资留下了潜在增值空间。这也正是刺激收藏家参与的源动力。因此,面对转瞬即逝的精品资源和投资机遇,大收藏家往往只能通过“任性”举槌报价争抢。因为他们懂得:这一次得不到,在不确定的未来出现时,价格只能更高。收藏投资者作为艺术品的投资人,同时也是艺术品市场价位的推手和受益者。正是因为他们在两者之间不断转换身份,终促成了艺术品市场的繁荣与发展。

  专门负责应历通宝交易市场,对应历通宝的品鉴和市场皆有深刻的了解,有应历通宝想要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