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瓷近年来异军突起,价格逐年稳步攀升,正成为瓷器珍藏领域的一匹黑马。据相识,年头至今民国精品瓷的价格已上涨了10%以上,程门、王少维、金品卿等名家瓷价位均超几十万元。业内人士体现,民国瓷具有文化、历史双重价值,且易生涯、能鉴赏,是近年来获升值的主要缘故原由。珍藏方面,建议名家作品。民国瓷从上世纪90年月末期受到关注,至今的十年多时间里,价格险些每年都在稳步上涨。上月尾在景德镇举行的2013年中国景德镇国际艺术陶瓷拍卖会上,民国瓷器的成交率达91%,其中“珠山八友”之一王琦的瓷板画《糊涂即是仙》,成交价高达350万元。
首届艺术品(南昌)博览会暨国际艺术品拍卖会昨日在江西南昌落槌,中国青花陶瓷艺术大师王步创作的一对民国瓷瓶以260万元人民币的高价拍出,成为此次近现代瓷器专场的标王。
本公司近几年对民国28年清花瓷市场分析估价:
民国81年青花瓷----价格:RMB4,290,000----日期:2018-02-21
民国青花釉里红山水人物印缸----价格:RMB4,430,000----日期:2018-04-03
民国81年青花瓷----价格:RMB1,920,000----日期:2017-04-08
民国青花花鸟纹直统瓶----------价格:RMB3,690,000----日期:2017-06-01
民国82年青花瓷----价格:RMB4,690,000----日期:2017-09-13
民国28年清花瓷出手,刷新开放之后,特殊是随着珍藏投资市场的活跃,古瓷器价格一起上涨。与此同时,无论是古瓷或是新生出炉的陶瓷,都有人在珍藏,瓷器珍藏队伍正在一直壮大。但事实上,不是所有瓷器都具有珍藏投资价值。瓷器珍藏与钱币、邮票珍藏投资一样,需要考究方式要领,若是以为高古瓷、明清瓷无论是鉴定难度照旧入手价格都难以遭受,那么通俗收入的瓷器喜欢者应从哪些瓷器珍藏呢对此,建议可珍藏一些民国瓷甚至是今世的新瓷。
记者看到,场内“235号”竞拍者率先喊出200万的应价,随后“283号”竞拍者加价十万,“339号”竞拍者也紧随厥后竞价。经由几轮强烈的相互竞价,终,这位“339号”香港珍藏家以260万元人民币将这对瓷瓶收入囊中。
据先容,王步所绘的这对青花瓷瓶,胎质坚润,白釉肥厚,直口微撇,腹部丰满浑圆,圈。瓶身绘九桃纹,瑞果累累,仙芝洞石相随,寓意“桃实千岁”。
近几年民国28年清花瓷市场行情价格:
民国青花釉里红山水人物印缸----价格:RMB3,110,000----日期:2017-08-17
青花瓷鼻烟壶CHINA--------价格:RMB2,120,000----日期:2018-01-09
民国青花瓷花鸟盒--------------价格:RMB2,560,000----日期:2018-03-10
民国82年青花瓷----价格:RMB3,320,000----日期:2018-04-16
民国82年青花瓷----价格:RMB2,210,000----日期:2017-04-26
民国28年清花瓷出售,在2011年的纽约苏富比春拍上,一件民国仿乾隆霁蓝描金开光粉彩花卉纹双耳瓶以约1.098亿元成交,创民国瓷拍卖纪录;2012年上海古玩古玩央春拍上,何许人(珠山八友之一)一件高17厘米的“踏雪寻梅粉彩瓷瓶”以172.5万元成交;2014年上海古玩古玩央四序第39期拍卖会上,“王步绘青花花鸟纹小笔筒”以92万元高价成交。
中国陶瓷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从隋唐五代细腻的越窑青瓷到宋代的五台甫窑瓷器以及元古代的青花瓷系列,都成为天下瓷器史上的耀眼之星。
古瓷器属于传统珍藏,或称古玩(现代珍藏称现玩)、骨董。远古的器物是历史文物,加之瓷器的生涯不如金玉、铜石等物容易,越古越少,越古越贵。古瓷器珍藏与社会经济文化生长、住民收入和生涯质量息息相关。刷新开放以来,我国古瓷器珍藏队伍获得迅速壮大。
本公司纵观近几年来的收藏市场,总体成交数据呈现出连年下滑态势,以至于市场上关于“回调”的探讨不绝于耳。然而,在每年的春秋两大拍卖中,却总能冒出一些“任性”成交的“亿元”拍卖数据,给低迷的市场提振信心。事实上,正是这些大收藏家们的“任性”表现,为助推艺术品市场整体的繁荣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信心支撑和资金源泉。
要说收藏圈里的“任性”帝,恐怕非刘益谦莫属了。因为他的每一次出手几乎都以天价追逐精品为主,且常常高调,因而广为业界“熟知”。笔者翻阅了其近的几次大手笔拍卖:204年4月,他以2.8亿港元在香港苏富比拍得明成化斗彩鸡缸杯,刷新了中国瓷器世界拍卖纪录;同年月26日,又以3.48亿港元拍下了被誉为唐卡之王的十五世纪“明永乐御制红阎摩敌刺绣唐卡”;以.39亿港元拍下“南宋官窑青釉八方弘纹瓶”;而今年在香港苏富比成交的张大千《桃源图》,买家正是刘益谦。
这一系列出手,在普通人看来或许只能以“有钱任性”来理解了。但深入分析,对于收藏家而言,艺术品收藏本身也是一种投资手段。其中精品资源是十分稀缺的。这就为投资留下了潜在增值空间。这也正是刺激收藏家参与的源动力。因此,面对转瞬即逝的精品资源和投资机遇,大收藏家往往只能通过“任性”举槌报价争抢。因为他们懂得:这一次得不到,在不确定的未来出现时,价格只能更高。收藏投资者作为艺术品的投资人,同时也是艺术品市场价位的推手和受益者。正是因为他们在两者之间不断转换身份,终促成了艺术品市场的繁荣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