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供应信息分类 > 电工 > 电池 > 蓄电池
欧迪森蓄电池6-GFM-40 12V40AH参数

名称:欧迪森蓄电池6-GFM-40 12V40AH参数

供应商:山东瑞事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价格:1.00元/只

最小起订量:1/只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时代总部基地一区21号楼508

手机:18501399022

联系人:张成 (请说在中科商务网上看到)

产品编号:170695219

更新时间:2025-02-04

发布者IP:223.96.55.92

详细说明

  欧迪森电池特点:

  ■不需维护,电池在整个使用寿命期间无需加水补液。保养第二招:蓄电池如何充电?

  ■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特殊的密封结构和阻燃外壳,在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泄漏电解液的缺陷,更不会发生火灾。

  ■重量,体积比能量高,内阻小,输出功率高。

  ■自放电小,20℃下每月的自放电率不大于2%。

  ■满荷电出厂,无流动的电解液,运输安全。

  ■可以任意方向使用。

  ■使用温度范围广,胶体系列电池(-40℃~70℃)。

  ■无需均衡充电,由于单体电池的内阻、容量,浮充电压一致性优良,确保了电池在使用期间,无需均衡充电。

  ■恢复性能好,将电池过放电至0伏,短路放置30天后,仍可充电恢复其容量。

  ■坚固的铜端子,便于安装连接,导电能力强。

  ■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计算机控制主要生产过程,确保产品性能的一致性并达到设计标准。

  欧迪森蓄电池产品特点:

  1内部为凝胶电解质,无游离电解液存在。在强充状况下,不会呈现渗漏电解液现象。

  2电解质约有20%容馀份量,因而在高温操作或过量充电时仍极为牢靠,电池不会发作“干化”现象。电池的凹凸温度规模较宽。

  3选用高活络低压单向气阀,能确保及时排放过压气体。电池不会呈现渗漏或鼓胀的现象。电池完结密封,不需求特别通风设备。

  42V单体已达标称容量(2500Ah),所以电池均匀性很好,允许不同容量,什致不同出产年份的新旧电池进行串,并联混合运用。电池组相互间不会发作“环流”现象。

  5胶体电解质上下浓度共同,不会发作酸分层现象。因而反响均匀,在高倍率放电状况下,极板不会变型而导致内部短路。

  6因而可形成高柱状型电池,占地面积小(如3000Ah/48V电池组占地仅2.9平米)。200Ah-1500Ah单元有竖放式/卧放式可供挑选。

  7电解质的浓度低,为1.24Kg/L,因而电池运用寿命较长,在常温20℃下达18~20年。

  8且电池容量稳定,在运用的初期,电池容量逐渐上升至标称值的110%。所以电池的实践运用容量相对交高。

  9选用管式正极板,确保活性物质在运用过程中不会脱落或脱离芯棒,因而特别合适循环深度放电,或须长时间处亏电状况的负载(如太阳能贮电体系)。

  10另极板为优质无锑合金,自放电率极低。电池在20℃常温下,每天自放电率小于0.05%,贮存两年后仍坚持50%的原有容量。

  11按IEC896-2∶1995D第5.3卷规范测验C5放电倍率,60%放电深度,循环放电1200次后,电池仍坚持原有标称容量不少于80%。

  此办法理想化的状况是:蓄电池在充足电后,EA与被充电的蓄电池EB之间的电压差ΔE=0,也就Δi=0,因为EA无功率供给蓄电池(EB),所以蓄电池电解液不行能发作沸腾,也不行能使蓄电池内电解液中的水分化,更不行能使蓄电池内的压力和温度升高,发作安全隐患。因而,该办法供给给蓄电池的是既不会使蓄电池过充电,也不会使蓄电池充电缺乏,而是更便利,更安全,更牢靠的充电。

  从上面的剖析中,我们不难看出,该办法特别合适免保护与少保护铅酸蓄电池的保护性充电,更能习惯那些间歇性放电运用的蓄电池日常保护充电,有利于进步蓄电池日常运用中的牢靠性,进步蓄电池的运用寿命。

  欧迪森蓄电池6-GFM-40 12V40AH参数在应用层面,大部分国外车企对梯次利用寄予厚望。除特斯拉明确二次利用既不具备经济效益,也没有很好的利用价值外,丰田、日产、戴姆勒、通用、宝马等对回收的动力电池在修补再售、家用/商用储能等方面都表现出较大的兴趣,并进行了积极尝试。以戴姆勒为例,2015年,戴姆勒联合TheMobilityHouse、GETECEnergie两家公司组建新的合资企业,着手建立全球大的“退役”动力电池储能电站;2017年,旗下奔驰实施了全球大梯次利用项目——Lünen,该项目将1000辆Smart的“退役”动力电池进行梯次利用,当年已经达到可形成13MWh的电网服务储能设施,“退役”动力电池有效梯级利用率可达90%以上。首当其冲的即为比亚迪,其是目前国内所有新能源车企中一完全自研自产电池的企业

  短短十几年,锂离子电池实现车用化,其实已经及正在经历几个阶段:探索积累阶段、野蛮井喷阶段、调整反思阶段、三国混战阶段和有序发展阶段。

  1991年,日本索尼(SONY)开发出了商业化的锂离子电池,1995年,丰田应用镍氢电池在普锐斯(PRIUS)混合动力车上,在此并行有了将锂离子电池应用在车上的愿景,为此业界开启了不懈地探究与尝试。到目前为止,镍氢电池车载应用已超20年,被丰田汽车已发展到极致,而锂离子电池车载应用也已开始商业化。

  短短十几年,锂离子电池实现车用化,其实已经及正在经历几个阶段:探索积累阶段、野蛮井喷阶段、调整反思阶段、三国混战阶段和有序发展阶段。每个阶段的触发和起止都起因于政策之变、技术之争和市场之殇。作为行业的见证者、参与者,其实是以一种忧虑的心情看待过往和目前的现状,但对未来广阔发展前景持欣喜热盼之心。为了梳理曾经过往的是是非非,想从行业历史、技术两方面来回顾总结过去,理解现实,并从锂离子电池的特殊性来展望未来。总共分两篇,此文为第一篇:动力电池的发展历程——从野蛮生长到有序发展。

  跟随国家政策(“十五”计划确定电动汽车发展,2001年启动车载用动力电池的研究;“十一五”期间实现示范运营;“十二五”期间确定以纯电为主的路线,新能源汽车上升为国家战略;“十三五”计划应该是技术深度化、市场规模化),动力电池发展迂回前进,概括起来经历了以下几个时期:

  第一阶段(2001年~2008年)

  综合来看,这个阶段锂离子动力电池属于初创期和积累期,只有少数企业在深耕、坚持、坚守着。应该来说这一阶段,特别是2006年之前,没有多少经验可借鉴(可借鉴的是3C类锂离子电池技术),真正属于技术的“原创”期,有些企业浅尝辄止,望而止步。

  唯一的示范化就是北京奥运会(595辆节能与新能源车应用,50辆锂离子电池奥运大巴),让大家看到了产业化的可能,有些企业开始转型涉猎动力电池,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第二阶段(2008年~2011年)

  2010年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以及后来国家“十城千辆”计划实施,几个诱人的“蛋糕”催生了很多电池厂如“雨后春笋”,走上了短平快的发展道路:技术同质,品质管控贫乏。但市场的“饥渴”催促着他们的野蛮生长,同时市场的不成熟以及技术发展时间的“短促”怂恿着这些企业的生存。这一阶段各个电池厂技术不能分出高下,地基有多深还未能见分晓,存在“格兰亨姆现象”(价值不高的东西会把价值较高的东西挤出流通领域)。

  回收利用也基本都是自己一手操办。其电池回收渠道主要靠授权经销商,当有客户要求或报废车辆需要更换动力电池时,经销商会将动力电池从车体中取出,运送到比亚迪电池工厂进行初步检测。如果回收的电池可以继续利用,再经过下一道检测修复,未来继续应用在家庭储能或基站备用电源等领域。如果电池不能再利用,再运送到比亚迪电池材料工厂的相关部门进行拆解回收。相对来说,欧迪森蓄电池6-GFM-40 12V40AH参数比亚迪在国内新能源车企中拥有完整的电池回收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