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蓄电池特点:
1、免补水、维护简单
采用特殊设计克服了电池在充电过程中电解失水的现象,美美BB蓄电池系列技术说明电池在使用过程中电液体积和比重几乎没有变化,因此电池在使用寿命期间完全无需补水,维护简单。
2、密封安全、安装简单
电池内没有流动的电液,电池立式、侧卧安装使用均可,无电液渗漏之患,而且在正常充电过程中电池不会产生酸雾。因此可将电池安装在办公室或配套设备房内,而无需另建专用电池房,降低工程造价。
3、使用寿命长
采用了耐腐性良好的铅钙合金板栅,在25℃的环境温度下,正常浮充寿命可达10年以上。
4、高功率放电性能好
采用了内阻值很小的优质极板和玻纤隔板,而且装配较紧,使得电池内阻极小。在-40℃~60℃温度范围内进行大电流放电,其输出功率比常规电池可高出15%左右。
5、安装使用方便
电池出厂时已经完全充电,用户拿到电池后即可安装投入使用。
铅蓄电池产业地位与美美BB蓄电池系列技术说明发展趋势
铅酸蓄电池由于其安全稳定、性价比高等优点,在电池领域占据较高的市场份额,并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启动、通信领域、动力电池与储能电池等领域。分析认为,铅酸蓄电池将在行业不断升级和下游需求扩大双重驱动下,保持一定增长幅度,未来10年内铅酸蓄电池仍将是电池市场的主流。从全球范围来看,2015年铅酸蓄电池市场规模为429.94亿美元,这一市场规模仍将保持2%-5%的年增长率,预计到2022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达到547亿美元。2015年我国规模以上电池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总额为4473.55亿元,其中铅蓄电池主营收入约1260亿元,约占28.17%。2017年全国电池企业主营业务收入6538.3亿元,其中铅蓄电池主营收入约1195亿元,约占18.28%。可见铅蓄电池销售收入在整个电池行业中所占比例较大,尽管在储能领域被锂离子电池部分替代,但难以动摇铅蓄电池的市场地位。
轻工业化学电源研究所曹国庆认为,根据产业结构调整,铅蓄电池工艺技术重点发展拉网、连铸连轧等扩展式板栅制造和连涂极板制造技术,发展卷绕结构铅蓄电池和铅碳电池等新型结构铅蓄电池。发展电池自动化生产装备,发展废旧电池回收再生利用技术与装备,建立规范的废电池回收体系,发展含铅废水深度处理技术,发展环保技术装备与在线监测技术装备。随着不断提升清洁生产技术水平,铅蓄电池仍将具有较好市场发展前景。
BB蓄电池应用范围:
用范围:
⑴电话交换机⑺办公自动化系统
⑵电器设备、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⑻无线电通讯系统
⑶计算机不间断电源⑼应急照明
⑷输变电站、开关控制和事故照明⑽便携式电器及采矿系统
⑸消防、安全及报警监测⑾交通及航标信号灯
⑹汽车电池及船用起动
美美蓄电池BP200-12 12V200AH规格及参数由于市场需求量旺盛,动力电池企业纷纷开始扩大产能规模,仅去年前7个月,便有37家动力电池扩产项目。
对此,有行业专家表示:“目前,我国动力电池企业的合计产能已经超过了170Gwh/年,该产能已经是需求量的7倍以上,如果按照电动大客车与电动乘用车1:10的市场销售比例来看,170Gwh大约可以满足年产50万辆电动大客车和500万辆电动乘用车的总需求,而根据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测算,这可能是我国2025年后的目标。”
然而,在王秉刚看来,技术好、质量高的高端产能并不过剩,过剩的是那些安全性低、质量差的低端产能。
“现在都说产能过剩,实际上,好的产能并不过剩,这从一些上市企业的业绩快报中便可以看出,有一定规模企业的产品仍并不愁销路。”
日前,万向电池力压群雄,成功赢得了通用汽车总价值超过10亿美元的新业务,其中已确认的批量订单约7亿美元,而该项目高可能达到14亿美元。
此外,国家出台一些列相关政策的目的,同样是为提升高端产能做准备。据工信部发布《汽车动力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17年)》征求意见稿,对汽车动力电池产能提出要求,其中锂电池企业年产能不能低于80Gwh,这一规定引发业界大讨论。
对此,曹鹤表示,“今年新能源汽车增速将放缓,预计全年销量将在60万辆左右,因此,电池产业的产能在今年也会出现调整震荡的现象,但整体依然向好,而震荡调整过后,具有技术优势和资金实力的企业则会脱颖而出。”
工信部、商务部、科技部日前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出,重点围绕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新能源汽车发展集聚区域,选择若干城市开展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试点示范。
我国再生资源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报废机动车是再生资源产业的重点领域之一。有数据显示,2016年生产的电动乘用车共消耗锂离子电池889.3万kWh,与2015年相比翻了一番。
意见提出,将推动报废汽车拆解资源化利用装备制造,积极推进发动机及主要零部件再制造,美美蓄电池BP200-12 12V200AH规格及参数实施再制造产品认定,发布再制造产品技术目录,制定汽车零部件循环使用标准规范,实现报废机动车零部件高值化利用。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将开展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试点,建立完善废旧动力电池资源化利用标准体系,推进废旧动力电池梯级利用。通过创新回收机制、探索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完善报废汽车资源化产业链,预计到2020年,我国报废机动车再生利用率将达到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