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田间土壤墒情是农田耕作层土壤含水率的俗称。田间土壤墒情的监测,作为非工程节水的配套技术,是农业用水和区域水资源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对农田灌溉排水的合理实施、农作物的增产与节约用水、四水转化关系的分析和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等均有重要的作用。在田间土壤墒情监测中,通常将土壤含水率视为符合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来分析监测误差和确定采样点数目。因此,利用广泛的实测资料来分析土壤含水率变化规律、检验其随机性和正态性是十分必要的,这直接关系到以此假设为基础的各种研究成果的正确性、可靠性。
3月到9月中旬土壤水分消减严重。这一时期气温不断回升,同时作物生长旺盛,蒸发蒸腾量也逐渐增大,土壤水分迅速减少,灌水或降水后会出现土壤水分加大的现象,但这一阶段土壤水分总体仍然呈下降趋势。还可以看出,冬小麦和夏玉米这两种作物生长期内,土壤水分的变化规律具有显著差异:冬小麦生长期内,120 cm 土层水分虽在灌水后增加,但随蒸发蒸腾失水,返青后墒情总体呈下降趋势;夏玉米生长期内季节降水频繁,虽然蒸发蒸腾量较大,但土壤含水率相对稳定。
土壤水分在各层土壤中的分布,随各层土壤性质、作物根系分布的多少和气象因素影响而变化。土壤含水率垂直方向上年内变化以实验站内 2个观测点 2009 年的数据为例。因为在地表处,蒸发和降水以及根系吸水等因素对土壤水分的变动造成较大影响,而越向下,蒸发水量分配越少,降水入渗水量越少,根系密度越小,根系吸水量越少,且地下水位埋深加大,深层地下水对下层的土壤水分影响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