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肉进口报关手续及流程
一、产品分类
牛肉
牛腱,带骨胸肉,牛前部位肉,脐橙板,牛肋排,牛脖骨,牛后胸骨,牛腿骨
羊肉
1、腰部(肉质细嫩):上脑(近颈部背脊肉,极嫩),羊外脊-A整条,(沿颈后到腹腔脊骨背侧肉),羊外脊-B半条(沿脊背到腹腔脊骨背侧肉), 羊外脊-C方块(胸腰部脊骨背侧肉),羊里脊(沿脊背到腹腔脊骨内侧条肉);
2、后腿部(肉质略老,瘦),尾龙扒(腰臀肉-去盖),烩扒(摩裆肉),羊霖(大腿前与腰窝处肉),针扒(后臀肉);
3、前肩部(肉质较老、略肥),颈肉,去骨羊肩肉(肩背肉);
4、小腿、腹腩(质老),去骨羊腩(腹肌,五花肉)腱子(前后小腿肉,瘦)
二、进口渠道
目前进口主要通过阿里巴巴国际站来寻找供应商,同时每年在国内和国外都有行业会议开展,可以获取客户资源,主要进口国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德国、印度、阿根廷、美国等。
三、成本核算:
贸易及付款方式进口贸易方式一般都是FOB/CIF个半。美国、澳洲来的CIF多,欧洲FOB相对多,付款方式T/T和信用证都有。
价格参考因为牛羊肉时限性比较强,同一国家不同厂子,每一批肉,公母不同,价格都不同。国内市场随行就市,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参考价格。港杂费港杂费大包干在6-7000元/箱上下浮动。
关税牛羊肉产地、部位不同,税率不一,一般10~20%之间,增值税17%,消费税5%左右,最惠国之间关税低一些。
A、资质办理:
1、 国外手续
(1)首先要确定进口国是否允许进口,因为有些国家是禁止进口的(为了防止疯牛病传入),比如英国、爱尔兰、瑞士、法国、比利时、卢森堡等国家;
(2)寻找联系国外牛羊肉生产企业,获取其企业资质,产品数量、质量,贸易结算方式及付款方式;
(3)确认供应商有肉类(牛肉)出口中国的资质,国外供货商必须是中国备案的SIFA 号,(CIFA是国外供货厂家注册的一个出口货的编号,这个号可以到海关的食品检验局查询。);
(4)国外供货商需要提供原产地证明,和本国农业部出具的卫生许可证明;
2、国内手续
(1)国内的收货人要有进出口权,有进出口权同时营业执照经营范围应包含食品或农产品的进口、生产、经销或代理等内容,注册资金应达到500万元人民币以上(包括500万元);
(2)国内收货人需要是国家质检总局备案的国内肉类收货人资格备案;
(3)首次进口肉食,需要在入境检验检疫局办理入境动物检疫许可证;
(4)在当地卫生部门进行食品经营类备案;
(5)进口口岸商检备案(首次进口要办理,有效期两年);
(6)国内收货人还需要有商务部给我们批的“自动进口许可证;
(7)上述手续具备后,即可以和国家指定的肉类冷库签仓储协议,因为牛肉都是冻柜运输,所以要在目的港找一家在商检局备案过的冷库,签署冷库协议书;
(8)最后,清关的报关行也要有报肉类食品的资质;
(9)商务部或者商务部下属商务委员会给予配额,如无法申请下来配额则可以租赁配额,收费为130-150元/吨。
冻结及贮藏对肉质量的影响
冻结中肉质的变化包括组织结构的变化和胶体性质的变化及其他变化。这些变化受冻结速度的影响,更受冻结后贮藏时间的影响。在长时间贮藏时,时间因素的影响则比冻结速度的影响更大。
(1) 组织结构的变化 造成组织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冰结晶的机械破坏作用。在冻结过程中, 由于纤维内部水分外移,因而造成纤维的脱水和收缩,促使纤维内蛋白质质点的靠进和集合。肌肉组织内的水分冻结后,体积约增大9%左右。
因此,当肉被冻结后,在肉中形成的冰结晶必然要对组织产生一定的机械压力。如系快速冻结,由于生成的冻结晶较小,相对地由此所产生的单位面积压力不大。并且由于肌肉具有一定的弹性,因此尚不致引起肌肉组织破坏。但如系缓慢冻结,因形成的冻结晶体积大,且分布不均匀,因而由冰结晶所产生的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很大,引起组织结构的损伤和破坏。同时,压迫纤维集结。这种由于冰结晶所引起的组织破坏是机械性的,因而是不可逆的。在解冻时会造成大量的肉汁流失。
(2) 胶体性质的变化 冻结会使肌肉蛋白质胶体性质破坏,从而降低肉的品质。蛋白质胶体性质破坏的原因是由于在冻结过程中蛋白质发生变性。蛋白质变性的原因,2009年形成的学说有以下几种:
盐析作用: 由于肉类在冻结过程中,先冻结的是纯水,然后是稀溶液。因此,当大部分水转变为冰后,残存在未冻结部分中的溶质浓度逐渐增高,亦即残液中的盐类的浓度增高,使蛋白质发生盐析作用而自溶液中析出。发生盐析的蛋白质在初期仍不失其天然性质,如将溶液稀释仍可溶解。但如盐析时间过长,则逐渐变为不可逆的变性。
氢离子浓度: 肉中酸类的解离度都极小(主要是磷酸、乳酸、肌酸),而肉类蛋白质本身又是两性电解质,具有很强的缓冲作用,因此在这种溶液中,酸度的变化对氢离子浓度几乎无影响。
在肉类冻结时,随着冰结晶析出量的增加,残液部分中酸类的浓度亦即随之相应增加。这时,一方面由于盐类浓度增加而使蛋白质发生盐析作用,使溶液中可溶性蛋白质逐渐减少。另一方面,水分冻结对蛋白质引起机械的破坏作用,因而溶液中蛋白质所起的缓冲作用也就逐渐减弱。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即趋增加。所以在冻结之后,肉中酸类即使有少量增减,对氢离子浓度也有很大影响,从而促进了蛋白质的变性。例如牛肉汁大约在pH 6~7时,变性程度低而稳定,当低于6.0时,即急速增加。
结合水的冻结: 肌肉纤维内的原生质系胶体状态,在该胶体中的主要分散质为蛋白质。而蛋白质分子的周围有与蛋白质亲合力很强的结合水存在。冻结过程中,自由水先发生冻结。随着温度的继续下降,冻结的水量逐渐增加。当冻结水量超过一定范围时,即发生了结合水的冻结。结合水的冻结使胶体质点的结构遭受了机械破坏作用,减弱了蛋白质对水的亲合力。在解冻时,这部分水不能再被蛋白质质点所吸附,而使蛋白质丧失了结合水,成为脱水型的蛋白质。这样就使蛋白质质点易于凝集沉淀,丧失其可逆性,而使细胞内原生质不能再回复到冻结前的那种胶体状态。
近年来,由于深层冻结(如液态氮)的发展,对这种解释提出了疑问,即尽管冻结温度很低,但被冻结食品的可逆程度却要比在-25℃以上冻结者好得多。用结合水冻结学说对此问题很难加以说明。 另一方面,洛夫(Love)等(1962)所做的试验,对结合水冻结的理论又提供了依据。因而在2011年这样认为:在对肉质可逆性的影响因素方面,即影响蛋白质变性的关键性因素是冻结速度,至于冻结的最终温度的影响则是次要的。
蛋白质质点分散密度的变化: 由于冰结晶的形成及一部分结合水的冻结,使蛋白质分子的水化层减弱甚至消失,侧链暴露出来。同时加上在冻结中形成的冰结晶的挤压,使蛋白质质点互相靠近而结合,致使蛋白质质点凝集沉淀。这种作用与冻结速度的关系极大。冻结的速度愈快,挤压作用愈小,变性程度就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