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12-05 15:45
人类的各项活动90%以上是通过手来实现的。手的功能有握持和感觉(包括触觉、痛觉、温觉和空间感觉)。手的所有骨关节、肌健、血管和神经结构都必须完整无损,这样才能正确无误的发挥其功能和完成各种动作,手部防护至关重要。
手部伤害可以归纳为物理性伤害(火和高温、低温、电磁和电离辐射、电击)、化学性伤害(化学品腐蚀)、机械性伤害(冲击、刺伤、挫伤、咬伤、撕裂、切割、擦伤)和生物性伤害(局部感染)。其中,以机械性伤害最为常见。工作中最常见的是割伤和刺伤。轻度割伤只伤及皮肤组织,重度则可伤及其它组织,甚至引起部分或完全断肢;刺伤因伤口中可能有异物存在而严重。
防护措施
保护手和手臂的措施,首先是在设计、制造设备及工具时,要从安全防护角度予以充分的考虑,配备较完备的防护措施。二是通过合理制定和改善安全操作规程,完善安全防范设施,可以很好地控制手损伤的事故发生。例如对设备的危险部件加装防护罩;对热源和辐射设置屏蔽;配备手柄合理的手工工具等。
然后是防护用品的使用,在实际生产中要佩戴合适的手和手臂防护用品,或者涂抹防护霜膏类护品等,予以经常性保护。防护用品大致可分为手套、指套、手垫、套袖、护肘等。在劳动中由于生产环境温度高,皮肤的温度也升高,出汗多,这增加了皮肤粘附吸收有毒物质的机会。
人体除了经皮肤吸收有毒物质之外,有些毒物虽然不能经皮肤吸收,但它能粘附于人的手上,此时,如果不洗手,或不经过消毒就抓水果,抓东西来吃,势必将这些毒物带入消化道,进入血液中而引起中毒。因此防止手损伤与职业中毒是很重要的。具体做法有:
1.工作间要防止有毒物质跑、冒、滴、漏。
2.接触有毒物品时,事先要穿好防护服,戴好防护手套,需要时还须涂防护膏。
3.接触有毒物品的人员,作业后务必尽快地清洗粘附于皮肤和手上的有毒物质。
4.手上接触过含铅的有毒物质,在将手洗干净后,放在含有3%的醋酸溶液中浸泡一两分钟,也可以在食醋里浸泡两三分钟。
5.接触三硝基甲苯即硝胺炸药的人员,作业后要用5%的亚硫酸钠洗手,或用10%~15%的亚硫酸钠肥皂洗手,洗完后再用显色剂鉴定一下,如果显色剂滴到皮肤上呈紫色,说明还没有洗干净,需继续洗。
6.被苯胺沾染的手,可用75%的酒精和温肥皂水清洗。
7.接触汞的人员作业后要用1/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清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