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桑黄概述
桑黄,为多孔菌科木层孔菌属真菌火木层孔菌的子实体,因寄生于桑树而得名。桑黄是一种名贵中药,在中国,桑黄的使用从汉朝起至今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
桑黄各家论述
据《本草纲目》记载:“桑黄,主利五脏,宣肠胃气,排毒。
桑黄性状
【性味】味甘,辛,苦,性寒;无毒
【归经】归肝、肾经。
菌盖木质,扁半球形或乌蹄形,浅肝褐色至暗灰色或黑色,老时常龟裂,无皮壳,
初期有细微绒毛,后变无毛,有同心环棱;边缘钝,淡咖啡色,下侧无子实体;菌肉深咖啡色,木质;
菌管多层,层次不明显,年老的菌管层充满白色菌丝;管口褐色;孢子近球形,光滑,菌丝不分枝,无横隔。
“桑黄”在我国虽然从明朝开始药用,但一直没有形成市场,究其主要原因是对“桑黄”的药用价值不太了解,特别是对其治疗癌功能的最新研究成果尚缺乏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是由于野生“桑黄”种质资源越来越稀少,这也限制了“桑黄”的市场开发。由于外商需求量大,价格高,致使国内各产地进行掠夺性开采,在东北地区该资源已经难以恢复,西北也即将枯竭。人工栽培桑黄菌,已成为当务之急。可喜的是“桑黄”的人工栽培在国外已获得成功,但“桑黄”菌的人工栽培研究在国内仅刚刚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