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青铜镂空鞘短剑

名称:西周青铜镂空鞘短剑

供应商:中国腾隆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价格:面议

最小起订量:1/件

地址:上海市闸北区上海火车站北广场中兴路1500号新理想大厦19层

手机:15558566336

联系人:雷志鹏 (请说在中科商务网上看到)

产品编号:137806424

更新时间:2019-02-23

发布者IP:58.247.85.38

详细说明

  剑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近战短兵器,始于何时,尚无准确的考古发掘资料可证。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铜剑是山西保德林遮峪出土的铃首剑,其年代相当商代后期。西周早期的铜剑已有较多发现,其形式已相当成熟。

  剑的各部位都有自己的名称,但历代各家对各部位的定名不尽相同,根据著名青铜器专家马承源先生《中国青铜器》书中所定名:剑一般由剑身和剑把两部分构成,前端的尖突称作“锋”,中央一条凸起的棱称为“脊”,“脊”两旁称为“从”,“从”两面的刃称为“锷”,合“脊”与两“从”称为“腊”。圆形或扁形的剑把称作“茎”,“腊”和“茎”连接处呈“凹”字形起护手作用的,称为“格”。西周时期的剑较短,一般为20至30厘米,只能做卫体兵器。在陕西西安沣西张家坡、河南洛阳、北京房山琉璃河等地的西周墓中都出土一种柳叶状、无首、无腊的铜剑。东周时期剑的长度有很大发展,多超过50厘米,剑身修长。春秋晚期至战国是青铜剑盛行的时期,到汉代铁剑流行后,青铜剑逐渐被排除。

  1967年,甘肃省博物馆发掘了灵台县白草坡西周墓,墓中随葬了大量兵器,有戈、戟、钺、短剑、弓形器以及成束的铜镞。其中的一件青铜镂空鞘短剑,剑长23.5厘米,其中柄长5.7厘米,最宽处3.4厘米,重125克。剑身状如柳叶,较短,剑腊呈长尖三角形,扁茎,没有明显的脊,只是稍有隆起而已,两面饰有斜角雷纹。剑鞘长18.4厘米,宽11厘米,重125克。剑鞘由镂空蟠螭纹组成,鞘口两侧各饰一对犀纹。从系孔看,此剑应垂直悬挂于腰部,是我国铜剑的早期形式。现收藏于甘肃省博物馆。

  *******************************************

  主办方:中国腾隆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