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展商说,在日渐升温的玉器收藏市场中,岫岩玉加工产品的档次和产值都在稳步提升,在国内玉雕业中加速崛起,并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岫岩创建了三个‘之’,即玉雕工艺品销售集散地、‘巨型玉体’开发旅游胜地、玉雕工艺品博览中心。”参展商说。
岫岩玉,产于“中国玉乡”辽宁省鞍山市岫岩县。岫岩山清水秀,宝藏遍野,以盛产岫岩玉闻名中外,特别是两次“古玩”评选活动中,岫岩玉名列榜首,堪称辽东半岛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岫玉以质地密而温,色彩鲜而洁者为上品。岫玉玉质非常细腻,水头较,透明、半透明或不透明的,敦厚浑朴,有一定的硬度,呈腊状至油脂光泽。
目前为止,我国发现的旧石器时代的玉器:1万年前的辽宁海城县小孤山仙人洞古人类洞穴遗址的三件透闪石玉砍斫器,其玉源为仅一岭之隔的岫岩细玉沟的老玉。而从5000余年前红山文化的玉龙、玉猪,到“夜光杯”再到乾隆玉玺再到“风行于市”,从有着“中国古代玉石的瑰宝”之称的“金缕玉衣”到的玉石巨佛,岫玉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独特的魅力;其质地不乏细腻温润,被誉为“天地之灵,华夏奇珍”,有着“中华玉”之称。古往今来,岫玉支撑着中华玉文化的脊梁。
下面是2020年岫岩玉闲章相关拍卖记录(Artron数据)请参考
青玉太师少师方印章---估价125.00到125.00万---成交价:JPY178.25万---拍卖日期:2020年1月10日
狮钮田黄印章---估价11.00到11.00万---成交价:SGD23.00万---拍卖日期:2020年1月8日
田黄狮扭印章白石记款---估价1250.00到1250.00万---成交价:JPY2070.00万---拍卖日期:2020年1月10日
黄士陵 刻“贵寿欢喜”印章---估价10.00到15.00万---成交价:RMB21.28万---拍卖日期:2020年1月5日
黄士陵 刻“贵寿欢喜”印章---估价10.00到15.00万---成交价:RMB21.28万---拍卖日期:2020年1月5日
田黄瑞兽钮印章---估价6000.00到6000.00万---成交价:JPY7475.00万---拍卖日期:2020年1月10日
蔡谨士 刻“江山如此多娇”印章---估价2.00到3.00万---成交价:RMB19.55万---拍卖日期:2020年1月5日
下面是历年岫岩玉闲章相关拍卖记录(Artron数据)请参考
清乾隆 田黄雕皇十一子永瑆鉴赏古---估价1500.00到2500.00万---成交价:HKD1600.00万---拍卖日期:2010年10月30日
郭懋介 寿山田黄石薄意“渔樵耕读---估价300.00到400.00万---成交价:RMB805.00万---拍卖日期:2017年12月3日
林文举作田黄石《岁寒三友》薄意随---估价260.00到300.00万---成交价:RMB805.00万---拍卖日期:2013年5月26日
清代 田黄雕高山流水山子---估价500.00到800.00万---成交价:RMB862.50万---拍卖日期:2011年12月5日
林寿煁作田黄石香山九老薄意摆件---估价700.00到900.00万---成交价:RMB1035.00万---拍卖日期:2012年7月7日
清 田黄冻石六面平素方章---估价350.00到500.00万---成交价:RMB805.00万---拍卖日期:2015年7月4日
清中期 田黄冻随形钮“思源堂”椭---估价:咨询价 ---成交价:HKD880.00万---拍卖日期:2008年12月1日
岫岩玉闲章机构鉴定哪里正规,岫玉玉雕拥有5000多年的历史,和中国玉的历史紧密相连,岫玉玉雕体现了中国玉传统工艺的精髓和深厚内涵。岫玉玉雕对玉雕人物、花鸟、动物、花卉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有着本源和基石的作用。红山文化是距今五、六千年间一个在燕山以北、大凌河与西辽河上游流域活动的部落集团创造的农业文化。因早发现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郊的红山后遗址而得名,红山文化反映了中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特征和内涵,红山文化与良渚文化并列成为中国古代两大玉文化中心,而红山文化玉器主要是以岫玉作为载体,岫玉在红山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起到了举轻重的作用。
岫岩玉闲章鉴定真假哪里正规,岫玉是中国珠宝市场上常见的玉石品种,近年来一改过去“创意太老套、工艺太粗糙”的路子,更趋向于精巧化,并且价格亲民,进而重获国人的信赖与欢迎。岫玉英文名称为Serpentine(或XiuYu),前者源自拉丁语,意思是“蛇”,因其绿、白等色相间形成斑杂状似蛇皮的外观而得名,实际上是蛇纹石矿物的英文名称;而后者为汉语拼音,因其盛产于辽宁岫岩而得名。
岫岩玉闲章真虚分辨,据地质学家和地质科学史家章鸿钊先生考证,蛇纹石的特点有五:色灰绿或褐黄,质如纤维,光泽若绢丝,烧之不燃,常常与滑石共生,辽宁岫岩地区金代被称为“秀岩”,明代才被称为“岫岩”并沿用至今。因此,“岫岩玉”或“岫玉”自明代以后才见于文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