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商铺首页 >> 行业资讯 >> 详情

台湾二手单晶炉进口报关需要多少费用

时间:2017-06-22 16:12

  单晶炉气相外延炉半导体设备报关顾问:唐经理

  **************************************************

  我司成立于1988年,专业代理货物进出口商检报关,全球物流运输,代理清关经验丰富、国际运输实力强劲,拥有80000份产品报关案例共享。

  **************************************************

  进口机械设备清关准备资料

  1、《进口旧机电产品备案申请书》(申请人核盖、法定代表人签章) 

  2、《进口旧机电产品清单》(申请人核盖) 

  3、 申请人、收货人、发货人营业执照或者注册登记文件(复印件,申请人核盖) 

  4、必要时,还应当提交以下资料(除照片外,申请人均核盖) 

  旧机电产品的状况说明、制造年份正明明材料,反映备案产品特征的彩色照片;

  二手机械设备国内备案:

  二手生产线设备备案一般在省商检总局备案,部分在国家商检总局备案,具体参照国家商检总局颁发的《进口二手生产线设备产品目录二手生产线设备企业备案》。

  企业备案所需资料有:(1)进口二手生产线设备产品备案申请书(在网上填写);(2)申请人、收货人、发货人营业执照或者注册登记文件;(3) 进口二手生产线设备产品清单(包括以下项目:名称、编码、数量、规格型号、产地、制造日期、制造商、新旧状态、价格、用途。在网上填写)。 

  代理人按照上述资料在网上申请,申请通过后商检局准与备案,会通知相关人员到商检局领取备案正书。

  进口二手生产线设备清关资料准备:

  1、装箱单、、合同 

  2、正本提单或电放提单+ 电放保函 

  3、报关委托书,报检委托书 

  4、海关、商检十位代码 

  5、设备的申报要素(工艺,功能,技术参数等等

  机械设备进口报关/二手设备清关公司/代理进口旧设备报关

  进口旧机电产品(旧设备)装运前预检验备案

  1、机电正上海局审核出正:如需办理5个工作日内(行业普遍:7个工作日以上)

  2、机电正质检总局审核出正:如需办理20-25个工作日(行业普遍:30个工作日以上)

  3、重点旧机电许可正:如需办理30个工作日(行业普遍:40个工作日以上)

  4、发货地CCIC检验指导加速出正:10-15个工作日(行业普遍25个工作日)

  5、海关商品编码归类及价格咨询减少EDI人工审单时间:3个工作日(行业普遍5-10个工作日)

  6、快速进口报关:5个工作日(行业普遍8-10个工作日)

  我司能帮到您的:

  1、我们熟悉旧设备商检预检备案流程;

  2、我们熟悉CCIC会做哪些检查;

  3、我们熟悉相关货物的商品预备归类和相关申报价格;

  4、我们熟悉查验的目的和要求。

  我司的增值服务:

  1、批量旧设备(二手设备)进口报关方案设计,有效结合企业免税资质,提供更为节约的报关成本方案。

  2、旧设备商检预检备案专业、快速。

  3、发货地CCIC检验事前指导,确保国外CCIC审核通过。

  4、商品归类:31名海关认可的归类师帮助您以合理的成本进口,同时避免事后更改《装运前检验检疫正书》上海关商品编码的麻烦。

  5、预审价:根据我们多年的经验,协助客户提出价格合理化建议,确保顺利清关。

  6、应急处理:专家团队为您提供备选应急方案。

  **************************************************

  设备名称:气相外延炉。

  设备功能:为气相外延生长提供特定的工艺环境,实现在单晶上,生长与单晶晶相具有对应关系的薄层晶体,为单晶沉底实现功能化做基础准备。气相外延即化学气相沉积的一种特殊工艺,其生长薄层的晶体结构是单晶衬底的延续,而且与衬底的晶向保持对应的关系。

  主要企业(品牌):

  国际:美国CVD Equipment公司、美国GT公司、法国Soitec公司、法国AS公司、美国Proto Flex公司、美国科特·莱思科(Kurt J.Lesker)公司、美国Applied Materials公司。

  国内: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四十八所、青岛赛瑞达、合肥科晶材料技术有限公司、北京金盛微纳、济南力冠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OLED液晶面板显示屏生产线报关顾问:唐经理

  **************************************************

  行业资讯:

  所以中国半导体业的开放合作必不可少,然而应当强调的是,中国企业在与国际企业展开合资合作的过程,又需要讲求技巧,不能为了合资而合资,不讲原则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