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学拳之前首先要对太极拳有一个认识。“太极拳”是中华武术文化长河中最为绚丽的瑰宝。中国武术林林总总,不下千数,却唯有此拳一枝独秀,独冠以“太极”?这绝不会是太极拳的创立者陈王庭老先生的一时心血来潮,也不会是好事者的穿凿附会。“太极拳”这个名称的取义,是因为太极拳拳法变幻无穷,含义丰富,包罗万象,无以形容,只有用中国古代的“太极”、“阴阳”哲学理论来解释和说明。
亿万年来,大自然日经月行,星环辰绕,莫不循圆以为轨道;水滴而形珠,石磨而状卵,石滚水注,莫不符合圆的规律。而察今日人类的科学发展,飞机之螺桨,车辆之转轮,电动之机械,乃至物质之微观结构,同样无一脱离圆的运动。直线是无限大的圆之一段,点即是无限小的圆,螺旋则是圆与其它因素的合成。圆周运动乃是万物运动的本质,是乾坤大道。而太极拳的最基本原理,其一招一式都是以圆和弧为基本路线,“非圆即弧”。可以说,太极拳的拳路拳理均与宇宙法则相通,与天地运行相合。
《太极拳论》开篇说:“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动之则分(开),静之则合。”此乃对太极拳的精辟概括。陈鑫亦云:拳名太极,实天机自然之运行,阴阳自然之开合也,一丝不假强炎,强为者皆非太极自然之理。陈鑫还说:“拳虽小技,皆本太极正理。”足见太极拳与“太极”的渊源之深。
太极拳初起河南陈家沟,缘于清初清初武痒生陈王庭。陈王庭博采诸家武术之长,以易学阴阳之理为导引,并融入《黄帝内经》之养生理念、经络学说,加以导引、吐纳之术,创立了阴阳相合、刚柔相济的全新拳术太极拳。太极拳不仅契合《易经》、《黄帝内经》,其中还不难看出《拳经总歌》和戚继光《拳经三十二式》的影子,完全可以说,太极拳不仅是一门拳术,更是中华文化的结晶。
太极拳经过无数太极大师历时几百年的丰富与锤炼,已从最初的《太极养生十三式》发展成为拥有《老架83式》、《新架86式》,太极剑、刀、棍等各种兵器俱全、拳架多样、习练者达数亿之众的世界第一大武术养生运动。
太极拳由密不可分的两部分组成:一曰“静功”,即相对静止的内功修炼,也称“气功”;二曰“动功”,就是人们所看到的太极拳。两者必须功拳并练,“盖功属柔,而拳属刚,拳属动而功属静,刚柔相济,动静相间,始成太极之象,相辅而行,方足致用。此练太极拳者所以必先知行功之妙用,行功者所以必先明太极之妙道也”。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驻马店太极拳运动不断发展,逐步积累了深厚的群众基础,水平达到了相当的高度。驻马店太极拳联合会会长张春,师承太极大师、陈式太极拳第十一代传人张志俊先生,深得张志俊大师真传,在三十余年的太极拳教学实践中,悉心研究,浓缩陈式太极拳新架一路、二路之精华,反复锤炼出《精编16式陈式太极拳》,并独创了《张春123太极拳线程式标准化快速入门练习法》,可谓开太极拳标准化练习之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