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商铺首页 >> 行业资讯 >> 详情

素食旅行团 素食旅游团-蝉友圈佛旅网

时间:2017-02-21 15:52

  佛旅网屹立十年,组织前往国内各大佛教圣地名山(五台山、峨眉山、普陀山、终南山、鸡足山、九华山、梵净山)、国外包括印度尼泊尔(佛陀十八大圣地)等地,其中一条坚持的原则就是全程素食。概括来讲行程的特色主要有1、圆满行程,2、专业领队3、素食品学,4、共修体验,5、文化游学,6、互动交流。

  “肉不如蔬”是古有之风

  一般讲究烹饪和美食,多以鱼肉荤腥为主。殊不知诸蔬菜山珍,何尝不是味中极品。其关键在乎如何烹调和搭配。清代美食家 “随园老人”袁玫曾说: “能,则一芹一菹皆珍怪”。其意思是指能干的厨师,即使芹菜、咸菜之类的原料,也能烹成佳肴。

  近年来,素食主义因著有益身心健康和环保的因素而开始在世界各国大行其道。在一般人的意识里,总以为茹素是佛家所倡导或现代的环保和卫道之士所推崇的慈悲观。然而,素菜的历史可追溯到春秋战国和西汉时期,甚至更久远。《诗经》上已有素蔬出现,采撷野菜蔚然成风。春秋时期《左传》的 “肉食者鄙”、《吕览》的 “肥肉厚酒,务以自强,命之曰烂肠之食”。这说明素食在战国时期已比较流行,并提倡素食而反对偏食荤腥。另外道家对素食的影响也比较深远,而这影响又远远早于佛教。《老子》和《庄子》上都有 “五味令人口爽”、庄周的 “蔬食以遨游,泛若不系之舟”均给最初的素食文化渗入浓郁的无为与清净。粱武帝萧衍尊崇佛教,在公元52年登基后,根据佛经 “不结恶果,先种善因”、 “戒杀放生”的思想而颁布法令,禁止僧尼吃肉,佛教才在中国成为素食的宗教。

  值得一提的是,据考证北魏的《齐民要术》中专列了素菜一章,介绍了11种素食,是迄今为止中国最早发现的一本素菜谱。此外,宋朝林洪的《山家清供》、陈达叟的《本心斋蔬食谱》、清朝薛宝《素食说略》等素食专著的出现都丰富了中国的素食文化。

  当然,西方的素食文化也不遑多让。古希腊的许多智者都提倡素食,其中的毕达哥拉斯可能是西方最早的素食者。所以,早在1847年英文 “Vegetarian”一词出现以前,不吃肉的人通常被称为毕达哥拉斯信徒。然而具有推动意义是诞生于英国曼彻斯特的第一个素食协会,此后,素食主义开始在西方国家萌芽并积极地得到推广。1908年,国际素食者联合会(International Vegetarian Union,IVU)在德国的德雷斯顿(Dresden)诞生,这意味着素食运动正式提升至国际水平。

  人的结构适合吃素吗?

  人类应该吃素!人的祖先本来就是吃素的,这一点在人类进化史上已有了很多的实证。从人的组织器官结构与食肉动物相比较,不难发现铁一般的科学根据来推断人类从根本上就应该茹素的事实。

  首先从人类的牙齿来看,人齿平滑,是用来咀嚼及磨碎食物的,肉食动物的牙齿是尖锐的,这主要是用来撕裂肉块。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韩廷顿博士(Dr G.S.Huntington)曾作了一项肠道的解剖分析:结果显示肉食动物小肠短,大肠粗直而平滑,大小肠是身体的三倍左右,胃的体积大且胃酸分泌量大,是人体或草食性动物胃酸的20倍,食物在它体内分化快,停留时间短,一般12小时后就可排出体外,而人类或草食性动物的肠道则是身体的10倍左右,小肠迂回重叠,肠壁有皱褶,又不平滑,胃酸分泌又没肉食动物的多,所食进体内的食物在肠胃停留时间较久,往往可超过24小时。因此,含较多毒素的食物在体内分化过程中若滞留长时间的话,腐烂的废物会产生很多的毒素出来,而增加了肝肾的负担。再者,肉食性动物的四肢有利爪来捕猎小动物和钳制它们,而草食性动物则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