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现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也进入严寒季节,这给混凝土施工带来极大不便,有时为了工程进度需要不得不在这种条件下施工,所有一种新型外加剂-复合膨胀抗裂剂是用膨胀剂和化学外加剂配制的产品,可用于拌制缓凝、早强、防冻和高性能的泵送混凝土。该产品曾列入《混凝土膨胀剂》建材行业标准 JC476-1998中,但在实施中发现不少问题:
1.混凝土搅拌站提出:由于水泥品种不同,按厂家推荐的复合膨胀剂掺量,难以达到混凝土的坍落度要求,有时坍落度损失大难以泵送,这时,搅拌站要增添减水剂才能达到,使用麻烦。
基于上述二条理由,新修改的JC476-2001标准中,已取消《复合膨胀剂》这种产品,请用户明鉴。但是,复合膨胀剂具有多功能和使用优点。如用户愿意使用复合膨胀剂,生产厂家可按用户要求提供产品,但厂家要做好现场售后服务。
2.质检站提出,复合膨胀剂由于掺入减水剂、防冻剂等化学外加剂,膨胀剂用砂浆检验,化学外加剂用混凝土检验,检测十分繁杂,而结果往往相佐。如膨胀剂规定碱含量≤0.75%,由于减水剂、早强剂和防冻剂中含有Na2SO4,故碱含量往往超标。由于复合膨胀剂中掺入减水剂,容易蔽盖了膨胀剂本身的质量问题。建筑结构裂渗控制是个系统工程,许多设计单位推荐使用掺膨胀剂的补偿收缩混凝土作为一个防裂措施,但他们对膨胀剂正确使用不了解,也存在一些误区,应以纠正。
2.在设计图纸上指明厂家是违规的,可推荐膨胀剂品牌,但不应指定掺量。合理的说明是:“采用掺膨胀剂的补偿收缩混凝土、强度等级、抗渗标号、混凝土水中14d限制膨胀率大于0.015%(或者根据不同结构部位提出更高的膨胀率)。”这样,可由用户选择膨胀剂品牌及其合理掺量,达到设计要求。
3.掺膨胀剂混凝土的后浇缝间距可延长至60m,超过60m的超长结构,可用2m宽的膨胀加强带代替后浇缝,采用连续式或间歇式的无缝设计和施工方法,这是中国建材院的专利技术,鉴于该技术尚未列入规范,因此,设计院应在图纸上注明,请中国建材院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否则,技术风险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