釉里红瓷

名称:釉里红瓷

供应商:苏州苏南文化传播发展有限公司

价格:面议

最小起订量:1/1件

地址:苏州市吴中区宝带东路399号中润中心二十楼

手机:18112713339

联系人:闻总 (请说在中科商务网上看到)

产品编号:79330987

更新时间:2015-09-16

发布者IP:121.228.91.224

详细说明

  明、清官窑瓷器,品种繁多,精彩纷呈。成熟于元代的青花瓷,各期皆有杰作,并以瓷入画,有水墨青花的美誉;釉里红瓷更得明初皇家喜爱;五彩瓷乘宋、元红、绿彩之序,出现了釉上蓝彩的新工艺;斗彩之花于明宣德朝初绽,在明成化朝、清雍正朝两度怒放;当人们还在欣赏五彩瓷的古韵时,珐琅彩已携着大西洋彼岸的异国风情,款款而来;粉彩瓷则并五彩瓷与珐琅彩瓷之美,于康、雍、乾盛世涉入瓷海,其后一领瓷业风骚二百余年。彩瓷令人目不遐接,颜色釉瓷亦琳琅满目,以雅致简约亮丽匀静的风姿闲步于瓷坛。

  明清官窑瓷器属不行再生的稀缺资源,保藏人群巨大,商场中撒播的官窑瓷器少之又少。我国有兴趣于保藏官窑瓷器且有保藏实力者至少有30万人,现在大多数官窑瓷器都现已被博物馆保藏,商场中流转的都是前期的大藏家更迭卖出的,一旦错过机会,再难遇到。

  西方如英国大维德基金会、日本出光美术馆基金会,瑞士玫茵堂等,通常是以基金会的形式进行保藏,一旦买入,三五十年乃至更久方才会向商场开释,因此在市面上流转的势必愈来愈少。

  日前,江苏爱涛拍卖苏州首拍在江苏苏州万豪酒店二楼举行,共推出七大专场,其中,明清官窑瓷器专场精彩纷呈,精品众多,十分受人瞩目。

  一对“清雍正青花缠枝莲花纹盘”也在此专场中惊艳亮相,此拍品装饰风格与南京博物院藏品极为相似,而后者尺寸较小巧

  纵观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御窑瓷器,各具风采:大气雄浑非康熙朝莫属;秀美典雅非雍正朝莫属;华贵富丽非乾隆朝莫属。

  康熙御窑瓷器的这种特点在展览中得到了充分展现:展览按照釉彩品种的不同分为四个部分,“幽靓脱俗的青花、釉里红瓷”展现了在承袭前朝技术基础上的不断创新,尤其突出了作为清代青花之冠的康熙御窑青花的独特风采;“纯正鲜丽的颜色釉瓷”尽显丰富的康熙御窑颜色釉品种,无论高温釉还是低温釉,均釉色纯正、色调稳定,标志着制瓷工艺的精进;“缤纷灿烂的彩瓷”以釉上彩和斗彩,展现了康熙御窑瓷器在明代工艺基础上的发展和创新;“风格独特的杂釉彩瓷”展现了杂釉彩和从其中发展而来的素三彩瓷器在康熙时期所呈现出的多姿多彩的艺术风貌。

  康熙一朝经历了61年的时间,御窑陶瓷的烧造也延续了同样长的时间,可以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

  早期为康熙二十年(1681年)之前,此时期的御窑烧造基本延续了顺治时期的做法,一个新的变化是派遣的督窑官由原来的地方官员和朝廷派出官员转变为内务府官员,并且将文人画的风格融入到了御窑瓷器的烧造中。整体而言,这一时期康熙御窑瓷器的风貌与顺治时期接近,釉色青白,釉汁凝厚,釉彩品种不多,器物造型种类较少,风格粗朴,纹饰布局较为饱满,绘画笔法粗犷雄伟。其中,青花发色较暗,呈现出灰蓝和黑蓝色泽,少数呈现翠蓝色;五彩则延续明末和顺治时期浓重艳丽的风范,线条劲健有力,人物高大,内容以仕女、婴戏、刀马人物等为多。直到康熙十年以后,御窑瓷器烧造逐渐摆脱以往的风貌,开始呈现新的气象。

  中期是指康熙二十年至四十五年(1681年—1706年),这个时期的瓷器烧造无论是胎质还是釉料都呈现出精致工细的特点,体现出了成熟的康熙御窑的新风格与新气象。较为突出的变化是,釉色由早期的青白色转变为莹润柔和的粉白色或浆白色;成功创烧了著名的珐琅彩和对后世釉上彩影响深远的粉彩;青花呈色青翠艳丽,纹饰描绘运用多层次的分水皴染技法,呈现出多色阶、层次分明的效果,有“青花五彩”的美称;五彩则从浓重渐趋浅淡。这时期的康熙御窑瓷器图案纹饰更为规范严谨,布局安排也更为讲究精心,内容上更多地表达出各种不同的寓意,如指日高升、麒麟送子、四时读书乐、圣主得贤臣颂、瑞兽等;器物造型雄浑大气,出现了很多新的造型,如棒槌瓶、花觚、笔筒、方瓶、盖碗等,并成为后来延续烧造的典型器形。

  晚期是从康熙四十五年以后直至康熙朝结束,这个时期的御窑瓷器烧造有了更大的发展,主要体现在颜色釉种类繁多,白釉、红釉、黄釉、蓝釉、青釉等各色品种都能烧造,特别是著名的“郎窑红”、豇豆红成为历代红釉中的名贵品种,技术娴熟,工艺精湛;粉彩更为成熟,但仍具有色泽浓艳、施彩较厚的初期特色。这一时期,主要品种青花和五彩则不如从前,青花的蓝色发色灰暗浅淡,出现了晕散现象。瓷器釉面以称作硬亮青釉的青白色为主,器物造型和纹饰开始向纤巧精细发展。

  总体而言,康熙一朝的御窑瓷器,无论从胎质、釉彩,还是造型、纹饰等方面都精益求精,釉面光滑细腻,胎土淘炼精细,胎釉结合好,器形多样而雄浑,整体表现出了规矩、挺拔、大气和豪放的特色。经过康熙朝的发展,中国瓷器已从明代的形制质朴、釉质肥厚、纹饰粗简,转变为造型精致、釉质清丽、装饰华美的清代风格。康熙御窑的振兴与繁盛,承前启后,尽展风华,彪炳中国陶瓷史册。

  由天津文化产权交易所与“吕氏收藏”官窑瓷器会所联合举办的“大运风华-晚清官窑瓷器展”将于9月17日至23日在天津文化产权交易所开展,现场将展出异彩纷呈、各具特色的晚清官窑瓷器20余件,其中光绪浅豆青地墨彩花鸟小花盆、光绪彩红龙大盘、同治青花缠枝莲瓷罐、道光蓝釉黄龙纹盘等精美绝伦的收藏重器也将同期亮相,为藏家深入挖掘晚清官窑瓷器的艺术价值和市场价值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晚清官窑瓷器不逊“清三代”

  据介绍,我国清代的制瓷水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以康熙、雍正、乾隆为代表的“清三代”瓷器一直是收藏和投资的重点。伴随着市场一浪高过一浪的追捧,本来就存世不多的清三代官窑器,变得越来越稀缺,这无疑让一些藏家把眼光放到晚清瓷器上来,晚清官窑瓷器的投资价值日渐凸显。

  晚清官窑瓷器一般指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和宣统时期的官窑瓷器。晚清官窑器同样为帝王直接授意指导制造,代表着当时国家的最高制作水平。在收藏市场上常听到这样一句话——“宣统、咸丰比乾隆”,此次“大运风华-晚清官窑瓷器展”也正是将流传于民间的这些官窑精品重器汇集一堂,尽情展示晚清官窑瓷器特有的历史感和时代感。

  精工细造更具投资收藏价值

  大运一词始于乾隆时期,兴于雍正。特指景德镇窑厂每年按大清内务府指定督办烧制瓷器。大运瓷器乃中国制瓷史上集大成时期,制瓷水平,置于高峰。于质韫珠光,文镂花鸟之细微处,见国运之承平盛世。

  此次参展的大运瓷器共有20余件,总价值过千万元。皆为皇家御造,其品种、数量、开窑闭窑时辰,皆为皇家法度严格限定,均显示了我国瓷器艺术精工细造的最高水平。这些官窑精品历经数百年凡尘颠簸,仍熠熠生辉,瑰丽明艳,令世人叹为观止。相对宋瓷的凝练淡雅,清代大运瓷器色彩端正瑰丽,器型法度精工,在繁复精致之间尽显大气尊贵。

  据“吕氏收藏”瓷器会所负责人吕卫称:“晚清官窑是清三代官窑瓷器的延续与继承,并有所发展。其文化背景、传统观念、制作技艺、旧习祖制等都是一脉相承的,没有本质的区别。虽然目前的瓷器市场以‘清三代’为龙头,一直在稳步上升,但晚清官窑中的精品相较于‘清三代’而言还没有受到过多的关注,故其更具投资价值,特别是精彩之作,更是蕴藏着无限的收藏潜能。如果藏家收藏以系统为准,自晚清瓷器入手,门槛会低很多,且容易上手。”

  “鲜明艳似美人霁,热烈真如火焰红。何止珠山留劲腕,早传春色满人间。”大运瓷器,历经晚清,近代战乱,流传现世,经“吕氏收藏”现今呈现津门,此番艺术盛宴更显弥足珍贵,静待您的赏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