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清代瓷器上的龙纹不仅样式丰富,而且彩类繁多。清初龙纹尚存明代遗风, 至康熙时期,龙嘴变短,眼睛变小,身躯变肥,头发像狮子,龙须细长而卷曲,神态凶猛。康熙朝有一种特别的龙纹,龙头长眉长须,形同老翁,被称作“老人龙”。这种老态龙钟的形象传说与康熙皇帝在位六十年历史有关系。雍正时期仿明代龙纹,但头部特征同清代。乾隆时期龙身粗,毛发多,嘴部特征仿明代,整体有苍老感。嘉庆、道光以后,龙的身躯更为臃肿,龙纹的绘制呆滞,线条简化,毫无威严之感。
景德镇的瓷匠画师在长期画龙实践中,还总结出不少画龙的口诀。其中有“龙开口,须发齿目精神有”;“头颈细,身肥尾随意”;“神龙见首不见尾,大鳞宝珠衬神威”;“掌似虎,爪似鹰,腿伸一字脚有劲”。于是在瓷盘、瓷板、瓷瓶、瓷缸上,各式各样的龙搏浪跃涛,蹴云掠花。
在刚刚收槌的香港苏富比春拍中,清康熙御制胭脂红地珐琅彩莲花图盌经过11口叫价后,被香港著名古董商“永宝斋”创办人翟健民先生以7400万港元高价拍得,刷新了康熙瓷器拍卖的纪录。而在中国嘉德(香港)春拍瓷器专场拍卖会上,清雍正青花黄地缠枝花卉纹扁壶,以621万港币折桂;清嘉庆绿地粉彩缠枝莲纹双如意耳瓶,以414万港币成交。明清瓷器由于工艺精湛,年代近,较容易获得,在投资收藏界热度越来越高,成为不少藏友追捧的新宠。
精品明清瓷器
继续走热
在瓷器拍卖场上,明清瓷器,特别是官窑精品瓷器成为市场追捧的焦点,并不断刷新着瓷器交易的纪录;而明清时期民窑瓷器的产量大,品种繁多,且青花、五彩、粉彩及各种单色釉瓷器,一应俱全,造型奔放、纹饰精美,具有浓郁的民间工艺特色,其工艺、质量毫不逊色于官窑产品。
深圳市文物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刘涛指出,相对于高古瓷(主要是指元代以前的瓷器)以造型和釉色取胜,明清瓷(包括元代青花瓷器等)则以绘画和彩饰取胜。因此有人总结为:唐瓷看形,宋瓷看釉(也有说“看韵”),元青花看画,明清瓷看彩。
有想要咨询古董古玩,出手问题的朋友可以联系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