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通宝铸于清世宗雍正年间(1723-1735年),世宗在位13年。据史书记载:雍正通宝制钱是康熙六十一年(1722)八月世宗接位,户部议定各省只准设一个钱局,并统一将各钱局名称改以“宝”字为首,次用本省一字简称,全满文。
雍正钱铸量少于康熙,背文一律宋用满文纪局,当时因铜源紧缺,铜价人工上涨,铸钱赔本,亏损严重,当然无法多铸。因此,铸钱受到限制,除宝泉、宝源、宝云局长年铸造制钱外,其他诸局,有的停铸或合并,有的时铸时停,铸量明显减少。凡喜爱古钱收藏者都知道清代钱币中雍正朝制较少,尤以增加收藏者难度,但其制钱“规整量足”。雍正钱始铸一直保持钱径在27.5毫米左右,钱体重量为一钱四分(5.18克)。到后期即雍正十一年改轻钱重为一钱二分(4.44克)。从流通中基本没有掺杂及薄小私铸,是因当时社会经济比较稳定,法令又严,违禁自少。又从雍正钱传世实物考证来看,雍正钱是清代加朝制钱中确属于小而精地位.
实际上,古往今来的收藏爱好者早就注意了这一问题。在一参考书中得知,按照雍正通宝的存世情况,分别将雍正通宝的收藏难度划分为四类:
其一,自然是宝南、宝川二局钱,虽然宝南、宝川其间还有较大差距,但是应当均属于雍正的佼佼者,尤其美品的确少见了;
其二,则是宝武、宝昌、宝济等局钱了,此三局钱币品上乘者较之前两品为多,但是其总的数量较少,笔者自从有了对于雍正研究的念头以后,也曾经浏览多个钱币网,注意过此三品的发帖数量,竟然是比南局、川局还少,而且有则被迅速认购,只是日前“博山刀”友发了关于雍正宝昌的帖子,才算打破了一直以来的沉寂,让人看到了算是批量出现的泉品,可惜好景不长转瞬即逝,很快就被“瓜分”了;
其三,应当是宝晋、宝河、宝安、宝黔、宝巩和宝苏吧,虽然许多书上对于这些泉品的标价不高,可是其中的美品却也已经高出标价许多,市场就是如此,是不会被一些本本框框所限制和约束的呀;
其四,也就是雍正钱币里数量最多的还是宝泉、宝源、宝云,来由于古钱币的热潮渐高,似乎发现的宝浙也多起来了,笔者也将其划分为第四类吧,即使如此宝浙与其它还是略有区别的。
雍正通宝公司近期成交记录:
雍正通宝宝黔当二大钱-------成交价: RMB1,333,600----成交日期:2017-04-24
清·雍正通宝(宝黔局折二)--成交价: RMB2,321,850---成交日期:2017-03-07
雍正通宝背龙凤大型花钱-------成交价:RMB1,361,200----成交日期:2016-11-10
清代宝泉局“雍正通宝”小平--成交价: RMB1,016,800---成交日期:2016-11-14
清雍正通宝(宝黔局折二)---成交价: RMB1,541,850---成交日期:2016-11-19
“正德通宝”、“雍正通宝”--成交价: RMB4,011,500---成交日期:2016-11-22
雍正通宝,是顺治、康熙后的第三代清钱币,相对数量最少、版式最简的一种制钱,但是由于其规范、精整,个别局铸的雍正通宝一般直径竟在28毫米左右,开创了小平钱币的先河,文字也空前的工整和统一,一直为钱币收藏爱好者所珍爱.这些优点一直为钱币收藏爱好者所珍爱,按钱局和版式分类进行着收藏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