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倒闭厂子与废弃楼房的整体拆除,是城市更新与土地再开发的重要前置环节。这类建筑往往承载着不同的功能记忆,厂子的工业痕迹与楼房的居住印记,使其拆除工作不仅要解决结构安全与资源回收问题,更要兼顾历史遗存保护与环境风险防控,形成一套 “评估 — 拆解 — 再生” 的全链条解决方案。
倒闭厂子的整体拆除需先完成 “工业遗产筛查”。厂区内的老旧机床、输送管道、砖混厂房,需区分可再利用设备、可保留建筑构件与必须拆除的废弃结构。对于尚能运转的冲压机、起重机等设备,经性能检测后进入二手市场,可为小型加工厂节省 40% 以上的购置成本;钢结构厂房的钢梁、钢柱经除锈探伤,90% 可用于新厂房建设或景观小品制作;而破损的混凝土预制板、废弃的化工储罐,则进入材料回收流程,其中废钢的熔炼回收率可达 98%,混凝土块破碎后作为再生骨料用于路基铺设。值得注意的是,厂区内的烟囱、水塔等标志性结构,若具有时代特征,可通过保护性拆除保留主体框架,改造为工业主题艺术装置,赋予空间新的文化价值。
废弃楼房的拆除更注重 “居住属性残留物处理”。这类建筑的墙体、楼板、门窗等构件,需针对性制定拆除方案:实木地板、红木家具等经修复后可进入二手市场,复合地板则粉碎为纤维板原料;卫生间的陶瓷洁具、玻璃浴房,完好者经消毒处理后可用于保障性住房装修,破损品则分离陶土与玻璃成分分别回收。电气系统中的铜芯电缆、铝质窗框,拆解后金属回收率接近 100%;墙体中的保温层如聚苯板,经筛选后可作为填充材料二次利用。对于年久失修的楼房,拆除前需检测结构稳定性,采用机械切割替代爆破作业,避免碎片飞溅造成安全隐患。
两类拆除作业的资源回收体系各有侧重。倒闭厂子的工业设备以 “功能性再生” 为主,通过拆解、翻新、重组,让设备重获生产价值;废弃楼房则以 “材料性再生” 为核心,将混凝土、钢材、木材等转化为基础建材。数据显示,一座占地 8000 平方米的倒闭厂子,整体拆除可回收约 600 吨金属材料、3000 吨再生骨料;一栋 10 层废弃楼房的拆除,能回收约 200 吨钢材、500 吨可再利用建材,减少填埋量达 70%。
环保防控是两类拆除的共同底线。厂子拆除前需检测土壤与地下水,若存在油污、化学残留,需先进行异位修复;废弃楼房的墙体涂料若含铅、汞等重金属,需采用封闭剥离技术防止有害物质扩散。拆除现场配备的雾炮降尘系统,可将颗粒物浓度控制在 0.5mg/m³ 以下;建筑垃圾需分类堆放,其中危险废物如废油漆桶、电池等,交由专业机构处置。此外,拆除产生的可降解废弃物如木屑、植物残渣,可通过堆肥处理转化为有机肥料,实现 “从建筑到土壤” 的生态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