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西作品收购 赵建成作品收购

名称:刘文西作品收购 赵建成作品收购

供应商:文山美术馆

价格:面议

最小起订量:1/张

地址:西安市雁塔区双鱼花园广场A座1203室

手机:18161938819

联系人:刘寸雨 (请说在中科商务网上看到)

产品编号:66900055

更新时间:2021-01-28

发布者IP:1.86.25.55

详细说明

  老王一有空的时候就会去市区里的古玩市场逛上一圈。在这些古玩市场里,可能有很多的作品,但是真正称得上好作品的并不多,这个就需要自己拥有扎实的基础。所以老王为了能够更好地做好刘文西作品收购,在平时的生活中非常注重对刘文西作品的研究,希望自己在专业知识能够得到很好地补充。现在老王也可以成为这个领域里的资深研究人员了,只要作品放在他的面前,他就能很好地识别作品的好坏程度。

  近百年来,中国画人物画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其发展的动力,主要来源于中国社会大变革的推进和人民大众对反映现实生活美术作品的广泛需求。中国画人物画在20世纪大众文化的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提高人民文化艺术素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其发展的助力来源于西学东渐过程中西画在中国的传播,西画以其写实造型与写生方法,形成对中国传统文人画的挑战。在清末、民初文人画过于重视模仿古人、忽视师法自然的情况下,西画的引进对中国画的作用是双重的:它一方面作为当时激进文化思潮利用的工具,压抑了传统文人画在新时代的自由舒展,把文人画逼迫到边缘地位;另一方面,它的造型观念和方法,被一些美术界先驱们在中国画领域尤其在人物创作中,加以借鉴和采用,形成中西融合体的新人物画。在这方面取得卓越成就的,当推徐悲鸿、蒋兆和、赵望云、叶浅予等人。他们在造型结构上参照了西画的素描、速写法,努力将其纳入中国画以线造型为基础的体系中。而他们的后继者杨之光、刘文西等,在50年代继续沿着这一探索方向,做出了突出成绩。而南方以方增先为代表的“新浙派”和北方以黄胄为代表的在写生基础上加强笔墨功力的艺术家们的努力,把中国画人物画又向前大大地推进了一步。卢沉、周思聪、刘国辉、吴山明等在人物造型结构和笔墨情趣上均有出色表现的艺术家,在80-90年代引领了中国画人物画新风气。但在近十多年来,随着中国画复归传统笔墨思潮的崛起和新文人画的出现,以及艺术教育中人们对素描教学的质疑,写实类型人物画的处境不够理想。但这并意味着它的沉寂和衰落,一些矢志于融西法于中国画的艺术家们,仍以顽强和执着地进行新的探索,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活跃于当今画坛的赵建成,便是其中引人注目的一位。

  早在80年代中期,赵建成就闻名于画坛。他的作品《铺路石》在1984年第六届全国美展上获铜奖。之后,《厚土》、《金秋》、《孔繁森》、《西部放歌-灵光》入选第七、八、九、十届全国美展,并分别获得铜奖、银奖和最高奖励。最近两年,他还承担了国家重大历史题材工程交付的任务,完成了大幅历史画《国共合作1924•广州》的创作。

  赵建成何以能在众多的国家级的展事上获得如此多的荣誉?回答很简单:依靠他的艺术实力。这里,主要是指艺术家的人物形象塑造能力。为获得更为坚实的造型能力,已经取得不少成绩的赵建成做出了惊人之举。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当画界兴起复归传统笔墨浪潮、对融合西法造型的国画人物画的艺术价值有所怀疑时,赵建成却到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进修,研习油画,深入钻研油画的造型、结构、色彩和空间处理的技巧。这是他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做出的决定,因为他在实践中体会到,深入研究油画的造型观念和技巧,能有助于吸收其长处以弥补中国画人物造型的不足。事实证明,他对油画艺术的钻硏取得了成效。在中西绘画语言的比较中,他更清晰地认识到他还需要做哪些“取西补中”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