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商铺首页 >> 行业资讯 >> 详情

交易至元通宝权威的地方是哪里

时间:2018-06-27 06:57

  2018年至元通宝鉴定要点,至元通宝是中国古代钱币之一。元代的至元通宝四体文钱,是元顺帝至元年间(公元1335年至1340年)铸造的。元世祖忽必烈于公元1285年至1294年也曾铸造过至元通宝钱,但只有汉、蒙两体至折三共六品。而元顺帝所铸造的至元通宝版式繁杂,转变无常,除光背外,有背“玉”、背星月、背异文及供养钱等。其四体文钱便是这一时期的杰作。

  此币币背穿左为西夏文,还是很难识别。有意思的是,此币使用的文字,与今天人民币上的汉、蒙、藏、维吾尔文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我国钱币上的“四体文”古已有之,此为佐证,弥珍贵。

  至元通宝-专业估价-私下交易-展览展销-请咨询

  至元通宝特点,此钱虽然在规格样式上效仿宋代钱币,但是游牧民族的风格特色仍然显露无遗,与外观精致典雅、铜质细腻光滑、钱文清丽娟秀且温润婉媚的宋钱形成鲜明对照,凸显了蒙古民族粗犷豪放的精神气质和讲求自然实用的审美趋向。中国古代的方孔铜钱,面和背的钱文绝大多数为单一的汉文,也有极少量的是契丹文、西夏文、蒙古文和满文,在元代和清代,有较多的方孔铜钱面文为汉文,背文为汉文和蒙文或汉文和满文。

  至元通宝四体文钱是元顺帝至元年间(公元1335年至1340年)铸造的。元世祖忽必烈于公元1285年至1294年也曾铸造过至元通宝钱,但只有汉、蒙两体至折三共六品。而元顺帝所铸造的至元通宝版式繁杂,转变无常,除光背外,有背“玉”、背星月、背异文及供养钱等。其四体文钱便是这一时期的杰作。该钱直径45毫米、厚2.5毫米,重24克,历经600多年仍保存完好,可见老旧包浆,遍体红锈夹有绿锈,是不可多得的收藏佳品。

  至元通宝特征,泉家和学者对此有不同的解释,一般认为:背穿上下为八思巴文“至治”两字,是元世祖时国师八思巴根据藏文字母创造的一种文字;穿右是察合台文“通”字,也称突厥文;穿左为西夏文“宝”字,是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命大臣野利仁荣创造的文字。但也有专家认为其“穿上为蒙文,穿下为女真文,穿右为回文,穿左为西夏文,按上下右左顺序,也应该是‘至元通宝’四字”。更有学者专家经过长期研究考证,认为该钱其少数民族文字的一面应为正面,汉文楷书一面应为反面。

  至元通宝四体文钱是元顺帝至元年间(公元1335年至1340年)铸造的。元世祖忽必烈于公元1285年至1294年也曾铸造过至元通宝钱,但只有汉、蒙两体至折三共六品。而元顺帝所铸造的至元通宝版式繁杂,变化无常,除光背外,有背“玉”、背星月、背异文及供养钱等。其四体文钱便是这一时期的杰作。该钱直径45毫米、厚2.5毫米,重24克,历经600多年仍保存完好,可见老旧包浆,遍体红锈夹有绿锈,是不可多得的收藏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