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6-27 06:29
丰元宝宝苏当千想拍卖有没有人要,铸行大钱始于咸丰三年(1853),开始是发行当十钱,每枚重六钱,仅相当十枚制钱重量的一半。随后又铸当四、当五、当八、当二十、当三十、当四十、当五十、当八十、当百、当二百、当三百、当四百、当五百、当千等14种大钱,都是面额大、成本低的钱。同时还铸行当一、当五、当十铁钱和当一铅钱。大体来说,咸丰钱分为三类:钱为“咸丰通宝”,当百以下为“咸丰重宝”,当百以上为“咸丰元宝”。但有些省的钱局不受约束,任意决定。
1995年我和苏州邹志谅出版《宝苏局钱币》一书中,我们并不排除宝苏局曾试铸咸丰当千大钱之样钱的可能性,而这枚咸丰元宝宝苏当千试铸母钱珍品的发现,是咸丰五年宝苏分局清江浦所铸,可证实戴葆庭先生昔时之言不虚。该钱的发现,增补了宝苏局咸丰大钱的实物见证及史料的新发现。当千钱有铜质及铅质样钱,存世2枚。
丰元宝宝苏当千-专业估价-私下交易-展览展销-请咨询
丰元宝宝苏当千拍卖,关于铅质钱,从文字来看有雕刻痕迹,特别是“元”和“丰”头处,刀刻痕迹尤为明显。著名钱币学家马定祥先生的《太平天国钱币》一书中,对于太平天国祖钱与样钱曾提到:“……于此钱之母钱与子钱均迄未见。故笔者认为这是一种仅有的似祖钱形式雕出的样钱,以呈审定。由于文字歪斜,款式不够规整,终未采用。”本人对该钱暂定为铅母,也有人可认为是雕母,待泉家共探。
在钱币收藏领域,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很多缺乏经验的新玩家总是很主观地认为各种古董、收藏品都是越老越值钱。但其实市场的反馈并不是这样的,有些很懂行情的资深玩家告诉笔者,例如汉代的“五铢”、唐代的“开元通宝”及北宋的“宣和通宝”等年代也算久远,但他们都堪称白菜价,一般很少人会看好。而像三孔布币、“壮泉四十”及不少清代的钱币少说也是按万、十万、百万起价的,“钱”景一片大好。
丰元宝宝苏当千图片,经双方协商,易得该铅母钱。该钱径6.61厘米,穿径1.2厘米,重量86克(如图)。该钱从字体到钱型都不失宝苏局咸丰大钱风格,特别是和宝苏当百撇咸基本相同。该钱照片曾寄湖州陈达农先生,陈老回信:“时至今天,皇天不负用心人,你们在淮阴地区发现了两品出谱的当千。据说戴葆庭曾在南通得见两品当千,惜未能获致。
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的农民起义,前后持续长达14年,势力扩展广达17省,重创了清王朝的统治。尤其是太平军长期占据富庶江南的许多地区,使清的税收大受损失。清又怕激发其他地区农民,不敢轻易增重赋税,造成财政极度紧张。为了太平天国起义,清必须筹措大量军费,于是不得不采取一些非常措施,其中包括铸行大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