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11-16 20:18
近几年古玩市场兴起,人们的眼中开始注意那些平常不起眼的额古玩文物,今天我要讨论的是每一个人基本上都会信仰,尊重的佛像,小编我本身也是信佛之人,佛教自东汉时期传入中原地区,已经已经两千多年的历史。
以往佛像成交记录:
清乾隆鎏金铜佛像 成交价格260万RMB 成交时间2015-12-08
明金铜佛像成交价格330万人民币 成交时间2015-05-06
清十八世纪鎏金铜佛像 成交价格275万人民币 成交时间2015-05-06
现如今在市场上常能见到的是明清时期的作品,以藏传佛像居多。汉传主要接受的是印度显教流行期的犍陀罗、马土腊等几种造像风格和手法,造型相对简单,形象敦厚温和,大多是一头二臂,以寂静像居多;藏传主要接受的是印度密教期的东印度、尼泊尔、斯瓦特、克什米尔等几个艺术流派的影响,造型以愤怒像居多,多为多面多臂或异类身,有坐、立、舞等各种姿态。
如何辨别:
1、看材质。金铜佛像有青铜、黄铜、红铜和其它铜合金等,但不同时期的用铜是不一样的,元代以前的铜佛一般都用青铜,也有一些红铜制品,元代以后则出现了较多铜锌合金的黄铜及纯铜制作的所谓红铜佛像,而在青铜上鎏金的佛像一般被称为金铜佛像,黄铜佛像大多是不鎏金的;
2、看标识、座骑、手印和坐姿。佛像制造时十分严谨,造像的标识、座骑、手印和坐姿都是很规范的,只要多加学习,了解各个时期金铜佛像的不同特征,并细心察看和对照,就可准确地为某件藏品定名;
3、看面相、体型和服饰。佛像的面部五官、身材比例、肌肉和衣纹特征等,不同的朝代,即使是同一朝代的不同时期也是有许多变化的,比如隋唐两个相连的朝代,虽说佛像的整体风格是相近的,但面相还是略有区别的,隋代的佛和菩萨为半圆脸型,唐初起就变得稍瘦一些;
4、看款式。款式是指佛像本身所固有的文字资料,比如铭文和题记等,对收藏者在鉴别佛像真伪时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5、闻气味。古代的金铜佛像或其它木质、陶瓷等材质的佛像,在长时期受人们供奉时被烟火熏染过,或是长时期埋藏于地下。只要对其仔细进行嗅别,一般都可以嗅到烟火、发霉或发朽的味道,而现代仿制品则完全没有这种味道,即便是有些伪品用烟熏或埋于地下等作旧方式处理,也难免露出破绽,或烟火味过浓,或泥土味太重,容易被行家识破。
明嘉靖以后,特别是万历年间,汉地造像独盛一时。这一时期的佛造像多头大身长,体态丰臃,传世品较多。明代铸造的金铜佛像工艺精湛,造型比较优美。从造像的风格上来看,更加贴近了生活,世俗化的味道更加浓厚。从造型佩饰上看,菩萨基本上是袒露上身,下着大裙,肩上搭有帔帛等等。服饰贴体而轻柔,衣纹和衣饰的刻画运用写实手法,视觉效果非常逼真。明代佛像特征: 1.面相丰润,细眉长目,高鼻,薄唇,额头较宽,大耳下垂。表情庄重而不失柔和。 2.身材比较匀称协调,衣着轻薄贴身,线条流动柔和,衣褶转折自若。3.菩萨肩宽腰细,袒露上身,身资婀娜,呈S型,璎珞,佩饰精密繁复。4.宝冠叶片作镂空状,正中叶片呈弯月形,为明代特点。5.台座为束腰式仰覆莲座,造型宽大,莲瓣宽肥,呈一周对称分布,具典型时代特征。6.细部表现较充分,衣服边缘刻细碎的花纹,晚期造像常用手法。7.仰覆莲座,边缘连珠纹一周,莲瓣圆润,底沿外卷,有明显的时代特色。 8.金水成色足,黄中泛红,为明代标准色。9.衣纹流畅,生动曲折,腿部装饰略呈椭圆形群褶,是明代造像的手法。 10.甲衣及绊甲丝绦均较写实生动,这是明代造像的普遍特点。
清代雕像特征:1.脸型方圆丰润,丰颐宽额,五官精致,双眼传神。 2.身体比例协调,造型优美。3.多着汉式衣服,衣纹呈放射状,衣褶曲折生动,帔帛较宽大。4.胸前所饰的璎珞,串珠,雕刻的极为精美细腻,华贵高雅。 5.莲座底沿明显外撇,莲瓣规整,莲瓣扁平,一般只围大半,具时代特色。6.度母眼线为一波三折式,间距较宽,是清乾龙造像特点。7.冠叶呈平板状,不镂空,制作教粗率。
温岭御藏阁博物馆面向广大群众征集古董古玩了!!!
古玩古董大型交易会火热征集中,具体征集如下:
1、中国书画:历代著名画家及近现代名人绘画精品;
2、中国陶瓷:历代陶瓷精品,以元、明、清为主,宋瓷为佳;
3、翡翠玉器:要求玉质佳、雕工巧、皮色好
4、杂项精品:历代文房用品、奇石、紫砂、印章、砚台、古籍善本、金银器等;流程:(欲想出手者请将藏品图片发送到电子邮箱,注明您的姓名电话,所在区域,我们会在二天之内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