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这里,我们不妨犯傻来换算一下:乾隆年间一两白银大致可以买到一石大米(约150市斤),1000两白银则可买回15万斤大米,按如今每斤大米2元的市场价计算,就相当于30万元。以30万元的代价,换得郑板桥的几幅书画,成本便宜得很!郑板桥同样值得,用自产书画换来貌美娇妾,不算是赔本生意。这名饶氏,后来果然成为郑板桥晚年生活中的忠实伴侣。再说画价,对照如今天价的《竹石兰蕙图》,区区30万元,简直就是小菜一碟,拍卖佣金还不止这些呢!
《竹石兰蕙图》是郑板桥63岁时在扬州卖画期间的作品,为好友刘青藜的母亲八十大寿而作,是友情创作还是付费作品,不详。此时,郑板桥的绘画创作,已臻巅峰状态,笔力雄健,力透纸背。此图为水墨纸本,立轴,如此大尺幅的力作在郑板桥的作品中颇为少见,卖出了天价,是当今市场对其后续价值看高的表现。画面上,几丛修竹立于岩石前,下有兰蕙映衬,恰如天成,呈自然之趣。修竹安排错落有致,竹竿细密却显示力量。仔细欣赏,竹叶、竹干都有板桥“六分半”书法的笔意,摇曳多姿,清丽的意境中透出画风的老辣。
最后,容我饶舌两句:艺术品收藏是高风险领域,就说郑板桥的画,市场中有大量赝品混杂,非行家难以辨识。涉足该领域,既要有雄厚的资金实力作支撑,还要有高超的鉴别力为后盾,否则,吃错了药还辨不出是啥子滋味哟!
┃同时请标明您的心理价位,姓名、电话、以及藏品详细信息 作者、尺寸、
┃年代、质地等,我们会在24小时内给您回复。
┃资深古玩经纪人/国际项目负责人: 胡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