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C17510铍镍铜
标准:ASTM B441-1985、B534-991(1992、1993年版)
<化学成分:
铜+规定元素 Cu:余量
铁 Fe:≤0.10
镍 Ni:1.4~2.2
钴 Co:≤0.3
硅 Si:≤0.20
铍 Be:0.2~0.6
铝 Al:≤0.20
-------------------------------------------------------------
C17510铍镍铜 热态下塑性良好,冷态下塑性尚可,可切削性好,易纤焊和焊接,耐蚀,但易产生腐蚀破裂,此外价格便宜,是应用广泛的一个普通黄铜品种,<化学成份:铜Cu:62.0-65.0锌Zn:余量铅Pb:≤0.08铅Pb:≤0.08硼P:≤0.01铁Fe:≤0.15铍Sb:≤0.005铋Bi:≤0.002注:≤0.5(减摩性能好,易纤焊和焊接,对一般腐蚀有良好的稳定性,但有腐蚀破裂倾向,<化学成份:铜Cu:60.0-63.0锌Zn:余量铅Pb:0.5-1.2磷P:≤0.01铝Al:≤0.2铁Fe:≤0.2锑Sb:≤0.005铋Bi:≤0.002注:≤0.75(杂质)<力学性能:抗拉强度σb(MPa):390-54。
-------------------------------------------------------------
C17510铍镍铜
C17510铍镍铜从这个等式可以看出:
C17510铍镍铜1.碳是一种较强的奥氏体形成元素,其形成奥氏体的能力是镍的30倍,但是它不能被添加到耐腐蚀的不锈钢中,因为在焊接后它会造成敏化腐蚀和随后的晶间腐蚀问题。
C17510铍镍铜2.氮元素形成奥氏体的能力也是镍的30倍,但是它是气体,想要不造成多孔性的问题,只能在不锈钢中添加数量有限的氮。
C17510铍镍铜3.添加锰和铜会造成炼钢过程中耐火生命减少和焊接的问题。;
C17510铍镍铜从这个等式中也可以看出:
C17510铍镍铜1.添加锰对于形成奥氏体并不非常有效,但是添加锰可以使更多的氮溶解到不锈钢中,而氮正是一种非常强的奥氏体形成元素。在200系列的不锈钢中,正是用足够的锰和氮来代替镍形成的奥氏体结构,镍的含量越低,所需要加入的锰和氮数量就越高。例如在201型不锈钢中,只含有4. 5%的镍,同时含有0.25%的氮。由镍等式可知这些氮在形成奥氏体的能力上相当于7.5%的镍,所以同样可以形成奥氏体结构。这也是200系列不锈钢的形成原理。
C17510铍镍铜2.在不锈钢中,有两种相反的力量同时作用:铁素体形成元素不断形成铁素体,奥氏体形成元素不断形成奥氏体。锻件终的晶体结构取决于两类添加元素的相对数量。铬是一种铁素体形成元素,所以铬在不锈钢晶体结构的形成上和奥氏体形成元素之间是一种竞争关系。因为铁和铬都是铁素体形成元素,所以400系列不锈钢是完全铁素体不锈钢,具有磁性。
C17510铍镍铜3.在把奥氏体形成元素-镍加入到铁-铬不锈钢的过程中,随着镍成分增加,形成的奥氏体也会逐渐增加,直至所有的铁素体结构都被转变为奥氏体结构,这样就形成了300系列不锈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