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S31608不锈钢材料
一、化学成分
S31608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
碳(C):最大含量为0.08%
硅(Si):最大含量为1.0%
锰(Mn):最大含量为2.0%
磷(P):最大含量为0.045%
铬(Cr):最小含量为16%,最大含量为18%
镍(Ni):最小含量为10%,最大含量为14%
钼(Mo):含量为2%到3%
二、机械性能
抗拉强度:固溶处理状态下大于520MPa
屈服强度:大于205MPa(具体值可能因产品形态和热处理状态而异)
延伸率:大于40%(对于直径小于180mm的棒材)
三、物理性能
密度:约7.90克/厘米3
弹性模量:约29.0x10?psi或200GPa
导热系数:在212°F(100°C)时约为10.1BTU/hr/ft2/ft/°F或14.6W/m - °K
熔点:大约在2450–2630°F或1390–1440°C
四、耐腐蚀性能
由于含有较高比例的钼,相较于304不锈钢展现出更好的耐点蚀和缝隙腐蚀的能力,尤其在含氯的环境中表现优异。
在磷酸和醋酸中也显示出良好的抗腐蚀性,并且即使在氯化物含量较高的淡水中也有良好的耐腐蚀性
五、加工性能
(一)热加工
锻造:锻造温度范围一般为1150至950°C,完成后需要进行快速冷却,如水冷或其他冷却介质,有助于避免晶粒过大和优化金属的微观结构。
退火:为了达到最佳的耐腐蚀性和加工性,通常需要进行全退火处理。退火温度范围通常在1040至1120°C,随后需要进行快速冷却。
(二)冷加工
冷加工包括冷拔、冷滚、冷压等,可以提高不锈钢的强度和硬度,但会降低其韧性。S31608相对易于加工,能很好地适应冷加工。若冷加工过程中产生过多工作硬化,可能需要进行中间退火以恢复材料的韧性。
(三)焊接
具有良好的焊接性能,可通过TIG(钨极氩弧焊)、MIG(金属惰性气体焊)、电阻焊等多种焊接方法进行加工。由于其低碳特性,在焊后的碳析出较少,减小了焊缝腐蚀的可能性。
(四)机械加工
机械加工包括切削、车削、钻孔等。可使用传统的机械加工工艺进行加工,但因不锈钢的加工硬化效应,应选择适合的切削液、切削速度和进给率,以及高强度和高耐热的刀具材料,如碳化钨工具。
(五)表面处理
对S31608不锈钢的表面处理可以进一步提升其耐腐蚀性和美观性。
六、热处理
不能通过传统的热处理方法硬化,通常采用固溶处理来软化组织和恢复性能。固溶处理的典型温度范围是1010 - 1150°C,之后进行快速冷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