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千手观音,又称千手千眼观世音、千眼千臂观世音等,是佛教中观音菩萨的一种化身形式,属于密宗的六观音之一2。千手观音的形象特征在于其众多的手臂和眼睛,通常以四十二手象征千手,每一手中各有一眼1。这种形象的设计寓意深远,千手表示遍护众生,千眼则表示遍观世间1。
起源与意义
千手观音菩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印度,后来传入中国,并逐渐成为中国佛教文化中的重要元素。根据佛教典籍记载,观音曾发誓要普度众生,但由于众生芸芸,观音颇感力不胜任。于是观音分身成四十二个大慈大悲菩萨,意在提高工作效率。观音的师傅无量佛见状,劝其不要急躁,否则欲速则不达。无量佛将四十二个个体撮合在一起,只留下四十二只手臂,又让每只手掌上长出一只眼睛,代表一个化身2。
形象与象征
千手观音的形象,常以四十二手象征千手,每一手各持不同法器,这些法器各有其象征意义。例如,化佛手用于生生之众不离诸佛边,罥索手用于种种不安求安隐,施无畏手用于一切处怖畏不安者等1。这些法器不仅体现了观音菩萨的慈悲与智慧,同时也表达了对众生苦难的深切关怀。
传说故事
关于千手观音的传说故事众多,其中有一个关于妙善公主的故事广为流传。妙善公主是兴林国国王妙庄王的三女儿,她喜欢修行,曾出家在白雀庵为尼。因妙庄王逼迫其还俗,而火烧白雀庵,致使数百名尼姑身亡,妙善于是乘白虎远走苍岩山修行。后因父王得怪病——人面疮,需用亲生女儿的手和眼作药引子,三皇姑便舍出自己的手和眼为父王治病。妙庄王病愈后,想把三皇姑封为全手全眼菩萨,为其建造庙宇,更塑金身,由于过分激动,竟说成千手千眼2。
文化影响
千手观音不仅在中国佛教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中国的艺术、文学等领域也有广泛的影响。历代艺术家们创作了大量的千手观音艺术品,包括雕塑、绘画等,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观音菩萨的慈悲与智慧,也反映了中国古代艺术的高超技艺。此外,千手观音的形象还出现在许多文学作品中,成为文人墨客笔下的重要主题1。
综上所述,千手观音不仅是佛教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形象,也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不仅承载着深厚的宗教意义,同时也蕴含着丰富的艺术价值和人文精神。千手观音佛像价格后土娘娘灵山老母十二老母
千手观音的象征意义
千手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