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后土娘娘简介
身份与地位
后土娘娘,亦称地姥娘娘、地母娘娘、地母元君、虚空地母至尊、后土夫人等,是道教尊神“四御”或“六御”中的第四位天帝,全称为“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后土皇地只”。她掌管阴阳,滋润万物,因此被称为大地之母。在道教体系中,后土与玉皇大帝相对应,玉皇大帝主管天界,而后土则主宰大地山川,是农业丰收、生育及大地的保护神1。
历史渊源
后土之称谓始于春秋时期,其身份、来历有人名、官名、神名等多种说法。汉代,后土被列入皇朝祀典,成为历代帝王沿袭祭祀的对象。宋代时,道教将其列为“四御”尊神之一。后土的形象经历了从自然神向人格神的转变过程,最初是对土地和女性的崇拜,后来逐渐神格化和人格化。后土作为神的第二个阶段,据《淮南子·天文》记载:“中央土也,其帝黄帝,其佐后土,执绳而治四方。”这表明后土不仅是黄帝的辅佐,也是治理四方的重要神祇1。
神话传说
在神话传说中,后土不仅是农业丰收的保护神,还是生育之神、大地之神。据传,后土是共工之子,能够平定九州,因此被作为社神祭祀。《大荒北经》提到:“后土生下信,信生下夸父。”夸父是最后一代炎帝,当时“神农氏世衰”,而后轩辕代之,为黄帝。到夸父为止,炎帝都是有天下的共主。此外,后土还与幽冥世界有关,被认为是幽都的最高统治者,管理着阴魂的审判之地2。
文化影响
后土娘娘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不仅受到普通百姓的广泛崇拜,而且上至皇帝,下至平民,都非常尊敬这位大地之母。在中国历史上,每年都要举行对后土的大规模祭祀仪式,许多时候由皇帝亲自主持。这种对后土的崇拜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土地的依赖和对自然的敬畏4。
现代视角
尽管现代社会科技高度发达,但后土娘娘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仍然在民间信仰中占有一席之地。许多地方仍保留着对后土娘娘的祭祀活动,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农民们希望通过祭祀后土娘娘祈求丰收和平安。同时,后土娘娘的形象也被广泛应用于文学、艺术和影视作品中,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1。
以上关于后土娘娘的信息,不仅展示了她在道教神系中的重要地位,也反映了她在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中的深远影响。
以上内容均由AI搜集总结并生成,仅供参考
后土娘娘神像后土圣母地母娘娘神像雕塑定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