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后土圣母庙娘娘的由来
起源与演变
后土圣母庙娘娘,即后土娘娘,其信仰源于中国古代对土地的崇拜。在母系氏族社会,土地被视为繁衍人类的重要资源,因此对土地的崇拜逐渐演变为对土地神的崇拜。后土最初为土官之神,有说法认为后土是颛顼氏之子,曰黎,兼为土官。随着时间的发展,后土逐渐演变为地王,成为各方土地的主管神灵2。
名称与身份
后土娘娘的全称是“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祗”,在道教体系中,她是尊神“四御/六御”中的第四位天帝,掌管阴阳,孕育万物,因此被称为大地之母。她的形象通常被塑造成一位端庄的女性,被人们广泛称为地母14。
历史发展
在汉代,后土被列入皇朝祀典,成为历代帝王祭祀的对象。宋代时,道教将后土列为“四御”尊神之一,宋徽宗更是将其尊封为“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后土皇地祗”。后土娘娘的信仰不仅限于官方祭祀,民间也普遍崇拜她,尤其是在农业社会中,她被视为农业丰收的保护神和生育之神12。
文化影响
后土圣母庙,又称后土庙,位于山西汾阳县城西北二公里的栗家庄乡田村,因庙内供奉后土圣母而得名。这座庙宇始建于唐代,经过多次重修,现存的正殿建于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和清乾隆年间。殿内保存有精美的明代壁画,包括《宴乐图》、《迎驾图》和《巡幸图》,这些壁画是研究后土娘娘文化的重要资料3。
结论
后土圣母庙娘娘的由来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对土地的崇拜,经过数千年的演变和发展,她成为了道教中的重要神祇,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农业和生育保护神。她的信仰和庙宇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至今仍受到人们的敬仰和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