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文武四大判官
文武四大判官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冥府的神秘角色,他们职责是判处人的轮回生死,对坏人进行惩罚,对好人进行奖励,位于酆都天子殿中,负责审判来到冥府的幽魂。四大判官分别是赏善司、罚恶司、查察司和崔判官(阴律司),以下为你详细介绍:
赏善司 - 魏征
人物原型
魏征(580年 - 643年2月11日),字玄成,下曲阳县人,是唐朝初年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他以性格刚直、才识超卓、敢于犯颜直谏著称,曾先后陈谏200多事,劝戒太宗以历史的教训为鉴,励精图治,任贤纳谏,本着清静无为、“仁义”行事,其贞观十三年所写的《十渐不克终疏》,在当时和后世都有重要影响3。
形象与职责
身着绿袍,笑容可掬。他执掌善薄,生前行善的小鬼全部由他安排,根据生前行善程度大小、多少予以奖赏。在六道轮回中,这些善者或登天成神,或投胎做人,只须在孟婆处喝一碗迷魂茶,忘却生前恩怨,即可重食人间烟火124。
罚恶司 - 钟馗
人物原型
钟馗,姓钟名馗字正南,是中国民间传说中能打鬼驱除邪祟的神,旧时中国民间常挂钟馗的像辟邪除灾,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唐·赐福镇宅圣君”。古书记载他是唐初雍州终南人,相貌奇异,但才华横溢、满腹经纶。北宋以来,民间故事赋予他贫苦读书人身份,其刚烈不屈的性格使他成为铁面无私的判官,还与人间清官包拯形象相融合,最终成为民众最值得信赖的神明34。
形象与职责
身着紫袍,怒目圆睁。凡来报到的鬼魂,先经孽镜台前映照,显明善恶、区分好坏。生前作恶的坏鬼全部由他处置,他根据阎罗王的“四不四无”原则量刑,“四不”即不忠、不孝、不悌、不信;“四无”即无礼、无义、无廉、无耻,轻罪轻罚,重罪重罚,再交阴差送到罚恶刑台上,送往十八层地狱,直到刑满,再交轮回殿,拉去变牛变马,变虫变狗等,重返阳世14。
查察司 - 陆之道
人物原型
陆之道即陆判官,民间有供奉他的寺庙,通常在十王殿也有其神像,但他生前的事迹史书并未记载。不过可以肯定他生前判案如神,刚正不阿,所以在冥界管理察查司3。
形象与职责
双目如电,刚直不阿,一副大义凛然的样子。其职责是让善者得到善报,好事得到弘扬,使恶者受到应得的惩处,并为冤者平反昭雪1234。
阴律司(崔判官) - 崔珏
人物原型
崔珏据传是唐朝名将,甘肃正宁人,因封为“崔府君”,在唐太宗李世民驾下为臣。唐贞观七年(633)入仕,为潞州长子县令。民间有许多他断案的传说,其中“明断恶虎伤人案”流传最广。故事中,有老太太状告猛虎吃了她儿子,崔珏命都头李能捉虎,李能在母亲指点下擒获老虎。崔珏判老虎养活老太太,老虎听从判决,老太太也领虎回去。
形象与职责
驰名阴曹地府的头号人物,身着红袍,左手执生死薄,右手拿勾魂笔,专门执行为善者添寿,让恶者归阴的任务。据说他能“昼理阳间事,夜断阴府冤,发摘人鬼,胜似神明。冥府文武四大判官神像赏善司魏征罚恶司钟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