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杨家将传说》是西北地区一种以民间说唱方式表达的文学。杨家将的故事由来已久,早在宋代便开始流传,明代熊大木写了虚实杂糅的《杨家将演义》一书,表现杨家祖孙三代抗辽保宋、英勇杀敌的业绩,使传说有了更完整的故事。说唱版《杨家将传说》在山西出世,添补了中国汉族史诗上的空白。杨家将传说于2008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9年11月,杨家将传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
杨家将的故事由来已久,早在宋代便开始流传,明代熊大木写了虚实杂糅的《杨家将》一书,表现杨家祖孙三代抗辽保宋、英勇杀敌的业绩,使传说有了更完整的故事。
由于杨家将对辽争战的故事大多发生在河北省涞源、涿州、徐水、雄县、高阳、大城等地,所以河北省北部与京津毗邻一带,千余年来流传着有关杨家将的许多传说。大家熟知的有"杨四郎探母"、"杨五郎出家五台山"、"杨六郎探母"、"杨七郎吃面"、"杨八郎探母"、"穆桂英大破洪州"、"穆桂英挂帅"、"杨宗保穆柯寨招亲"、"杨六郎辕门斩子"、"七郎八虎逛幽州"、"杨八姐游春"、"杨八姐智取金刀"、"杨排风大战韩昌"、"十二寡妇征西"、"杨延辉之死"、"杨继业碰碑而死"、"潘杨讼"等等。许多故事还搬上了戏曲舞台,受到历代人民的推崇。
人们之所以乐道杨家将故事,乃出于保国抗敌、惩恶扬善、崇忠仇奸的传统观念。
其实,这些传说故事基本上都是虚构,其中的一些人物如、杨宗保、穆桂英、八姐九妹、杨排风、十二寡妇更与历史无涉。
传说,往往以历史背景和历史事件为依托,杨家将的传说同样是在历史上杨家将的基础上渲染推衍而成的。
折叠编辑本段文化特征
折叠艺术特征
关于杨家将的传说和故事,在中国可谓是家喻户晓、尽人皆知。在民间的口碑文学里,经久传诵,历千年而不衰。"杨家将血战金沙滩"、"杨门女将"、"穆桂英挂帅"、"十二寡妇征西"等等,当聆听着这些杨家将出生入死的动人故事时,我们心中便会翻卷起历史的波澜和真实的感动。北宋欧阳修在杨使君墓志铭中有提到杨家:父子皆为名将,其智勇号称无敌,至今天下之士,至于里儿野竖,皆能道之。由此可知,杨家将的故事早在欧阳修时就已普遍流传在街头巷尾了。其后由于宋元说话风气十分盛行,杨家将的故事自然成为说书人最好的题材。
《杨家将传说》是一种以民间说唱方式表达的文学。他流传于山西北部地区,是杨家将真实战斗和生活的地方。民间群众为了记录和传承杨家将精神,他们代代说唱相传,经常一千余年来的精心塑造,杨家将文化以这一特殊方式传承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