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女娲: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创世女神。又称娲皇,女阴娘娘,史记女娲氏,是华夏民族人文先始,福佑社稷之正神。相传女娲造人,一日中七十化变,以黄泥仿照自己抟土造人,创造人类社会并建立婚姻制度;后因世间天塌地陷,于是熔彩石以补苍天,斩鳖足以立四极,留下了女娲补天的神话传说。
女娲不但是补天救世的英雌和抟土造人的女神,还是一个创造万物的自然之神,神通广大化生万物,每天至少能创造出七十样东西。她开世造物,因此被称为大地之母,是被民间广泛而又长久崇拜的创世神和始母神。
女娲补天像在中国上古神话中,女娲是人类的创造者,是补天的女神,她的由来由以下产生:源于原始人对蛙的崇拜。母系氏族中以“蛙”为图腾的民族,那时蛙被看成为繁殖力旺盛的象征。源于原始人对水产生物贝类的崇拜。古时,娲与赢字义相通,赢属蚌类,蚌分两扇,被作为女性某一器官隐密象征。源于原始人对石头的崇拜。石为土精,蛇又是土地的象征,因此,女娲被描绘成人面蛇身,具有抟土造人的神奇本领。
折叠古籍记载
《楚辞·天问》:“女娲有体,孰制匠之?”王逸注:“女娲人头蛇身。”《说文解字》 :“娲,古之神圣女,化万物者也。”《山海经·大荒西经》郭璞注:“女娲,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变。”《山海经·大荒西经》:“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栗广之野,横道而处。”《淮南子·说林篇》:“黄帝生阴阳,上骈生耳目,桑林生臂手,此娲所以七十化也。”《太平御览》卷七八引《风俗通》:“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绎史》卷三引《风俗通》 :“女娲祷神祠祈而为女媒,因置婚姻。”《淮南子·览冥篇》:“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斩鳖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