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金花小娘庙”后来又改成“金花普主惠福夫人庙”,庙址也几经变迁,最后移到河南(现在的海珠区),叫“金花庙”。直到20世纪初,河南金花庙仍是广州相当宏伟的庙宇,除主神金花娘娘外,还供有八十余神及护子二十奶娘。这二十奶娘各司其职,名目如下:
(1)载花夫人杜氏
(2)送花夫人蒋氏
(3)转花夫人宁氏
(4)漱花夫人林氏
(5)剪花夫人吴氏
(6)百花夫人曾氏
(7)红花夫人叶氏
(8)保胎夫人陈氏
(9)送子夫人谢氏
(10)血刃夫人周氏
(11)羊刃夫人苏氏
(12)腰抱夫人万氏
(13)教饮夫人梁氏
(14)梳洗夫人张氏
(15)教行夫人黄氏
(16)养育夫人邓氏
(17)保痘夫人胡氏
(18)救食夫人刘氏
(19)大笑姑婆祝氏
(20)小笑姑婆王氏
所谓“花”,指胎儿或婴儿。“白花”指男孩;“红花”指女孩;“转花”即女转男。
玉屏岩和高要白诸的十八奶娘庙的娘娘,是清末时从广州的金花庙“克隆”而来的。至于复制时为何少了两位以及“下岗”的是哪两位就不得而知了。
传说农历四月十七是金花娘娘的诞辰。肇庆当时求子的妇女入庙礼拜,要在二十位奶娘像前各插上一炷香,周而复始。原本玉屏岩和白诸的十八奶娘庙只有二分之一左右的奶娘怀抱婴儿,如果这位奶娘是抱子的便预兆得子,就赶紧把奶娘怀抱中的童子用红绳系上,说是可以托生为己子。一边磕头,一边祈祷:“祈子金花,多得白花;三年两朵,离离成果。”若这位奶娘手里是空的,就只好下次再来碰运气了。
对孕育中有所冀求或婴儿已遭罹种种疾患的,则向所司其职的奶娘禀告求助,焚香膜拜,投掷杯珓——广东称“珓杯”——上古用蚌壳,今多用蚌壳形的物料,观其俯仰情形以断吉凶。若一俯一仰,呈一阴一阳之象的“胜杯”,意即“应允”“大事可成”。若两面均上仰,则为“笑杯”,此亦属“稳杯”。若平面皆朝下,意即“不吉”“诸事不宜”,娘娘未应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