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城隍老爷,又称“城隍神”、“城隍爷”,是中国传统信仰与道教中的一位神仙。“城隍”一词,最早可见于《周易》一书,泰卦上六:“城复于隍,勿用师。自邑告命,贞吝”。城隍是位土地神,根据《礼记》的记载,岁末天子在岁末丰收之后对保佑农业的八位神灵进行祭拜,也称作“八腊祭”。所谓“八腊”指的是先啬(神农氏)、司啬、农、邮表畷、猫虎、坊、水庸(沟渠)及百种。其中的“水庸”就是“城隍”,《五礼通考》载:“水,隍也,墉,城也”。可见早在三千年前,“城隍”的原型就已经作为保护城市的土地神接受国人的祭祀了。城隍的地位上升,这与朱元璋有关系;明太祖是中国历史上身份最卑微的开国皇帝,起自贫寒而深谙百姓对神鬼之敬畏。他看中道教“益人伦,厚风俗”的社会功能,也想利用城隍 “监察民之善恶而祸福之”,故而对其极为尊崇。
大明开国伊始的洪武元年,朱元璋平定天下后就诏告天下,府、州、县重建城隍庙,城隍庙也就成为中国惟一由皇帝颁布命令每一座县级以上的城市必须建造的庙宇。据统计,朱元璋统治时期,全国有城隍庙多达1472座,每一座城市中至少有一座城隍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