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关羽,字云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化名人。他在三国时期担任蜀汉的五虎上将之一,与张飞、刘备并称为“桃园三结义”。关羽在赤壁之战中立下赫赫战功,之后在刘备的麾下逐渐崭露头角。然而,孙权和曹操的联合攻击使关羽陷入困境,最终在麦城被孙权所杀。关羽的忠诚、勇敢和仁爱的品质,使他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2][3]
关羽(161-220年),字云长,河东解良(今山西运城)人,东汉末年蜀国名将。
早期跟随刘备辗转各地,曾被曹操生擒,于白马坡斩杀袁绍大将颜良,与张飞一同被称为万人敌。赤壁之战后,刘备助东吴周瑜攻打南郡曹仁,别遣关羽绝北道,阻挡曹操援军,曹仁退走后,关羽被封为襄阳太守。刘备入益州,关羽留守荆州。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围襄樊,曹操派于禁前来增援,关羽擒获于禁,斩杀庞德,威震华夏,曹操曾想迁都以避其锐。后曹操派徐晃前来增援,东吴吕蒙又偷袭荆州,关羽腹背受敌,兵败被杀。
关羽去世后,逐渐被神化,被民间尊为“关公”,又称美髯公。历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崇为“武圣”,与“文圣” 孔子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