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杨泗,一作杨四,俗称杨泗将军、杨四将军、杨家四爷、斩龙杨泗将军,是起源源于湖南民间的道教水神,广泛信仰于长江上、中、下游地区。
明清时期的“湖广填四川”,人口迁徙运动逐步将该信仰向周边传播,包括四川、云南、广东、甘肃和陕西南部地区,因其能斩除蛟龙,平定水患,而广泛信仰。经过历史的流逝,民间道教更将其作为除妖斩鬼的一位重要尊神。农历六月初六为杨泗将军圣诞。道教尊号为:九水天灵大元帅紫云统法真君水国镇龙安渊王灵源通济天尊。
来历传说编辑 播报
关于杨泗将军的来历,说法不同。一说杨泗将军是一个因治水有功而被封为将军的明朝人,一说杨泗将军是晋朝周处那样的敢于斩杀孽龙的勇士,一说杨泗将军就是南宋农民起义领袖杨幺。
洞庭说——南宋英雄杨幺
两湖地区老百姓崇信杨泗将军的习俗相当的普遍,尤其是在洞庭湖周边,当渔民们开船启航都要拜祭杨泗将军。一般佛寺道观都有供奉。有学者认为,杨泗将军就是南宋时席卷荆湖地区七个州所属十九县的农民起义英雄杨幺,杨幺在起义军中排行老四,他在洞庭湖起义失败以后,老百姓立祠供奉,但为了避免统治者的禁止和降罪,故隐其名,只称杨四将军或者杨泗将军。
相传杨幺名太,湖南人。他出生于雇工家庭,幼读私塾,辍学后在商船上以做佣工糊口。南宋初年,钟相起事,杨幺响应,成为著名首领。钟相逝世后,杨幺率部利用洞庭湖宽阔水面,在河湖港汊里设立营寨,继续战斗,势力最大时,席卷洞庭湖区7州19县,拥众20万人。
南宋多次遣使招降,被杨幺严拒。南宋曾七次派大军“围剿”他,均无果。后从抗金前线调回岳飞,终于破了杨幺水军。杨幺拒不降宋,泅水突围,被岳家军名将牛皋所获,英勇就义。
民国三年一枚杨泗将军纪念银牌 (1张)
他死后,事迹在洞庭湖区广为流传,变成众人敬奉的水神。洞庭湖流域有许多庙内主供杨泗,仅湖南湘阴县,就曾有30余家将军庙。《中华全国风俗志》记载:“(洞庭湖区)各船户最信奉杨泗将军,公立庙,各船开到,例必至庙敬之。”
湖南作为杨泗信仰发源地,到明清时,随着江汉水上交通的发达与各地经济联系的增强以及“湖广填四川”移民潮的出现,杨泗信仰随船工和移民上溯江汉,传到四川、湖北、河南、陕西等沿江沿河口岸。到了晚清,湖南的这一信仰还南越五岭传到广州等地。
斩龙说——宋代长沙杨泗
杨泗乃宋代湖南长沙人氏,传说七岁成神。传说一条孽龙来到长沙县鼎功桥寻龙河里,兴风作浪。住在河边的杨泗决心除掉这条孽龙,遂赴南岳烟霞洞,拜师习武,师傅教会杨泗一套上天入水、隐身循迹的法术,还赐他一匹红鬃马和一把七星宝剑。后历尽周折,杨泗终于把孽龙除掉。孽龙除掉后,杨泗却远走高飞,再也没回来,百姓都说他成了神,于是立庙以祀。
每年春天在水口把关检查如果是兴云作雨的正龙,杨泗将军便放他过去;如果是害人的孽龙,便用宝剑将它斩为几段。正是因为他斩龙有功,被封为将军,能镇水。很多临水的地方都修有杨泗庙,流传有各种不同的斩龙传说和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