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文昌帝君又称子蓬帝君,文君是保护文运与考试的神,中国有“北孔子,南文昌”说,可见文昌帝君在中国的影响。
文昌帝君与大奎帝君,朱一帝君,纯阳帝君,关胜帝君合称为“五文昌”,文昌帝君居首位。
文昌帝君关系着国家的文运,也关系着士子的仕途,是首屈一指的文教大神。又因为在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几乎是读书人的唯一出路,因此文昌神和先圣师孔子一起受到读书人的膜拜。
东晋宁康二年(374年),蜀人张育自称蜀王,起义抗击前秦苻坚,英勇战死。蜀人在梓潼郡七曲山建张育祠,尊奉他为雷泽龙神。当时,梓潼七曲山另有梓潼神亚子祠。后人遂将两祠神名合称张亚子,张亚子便成为梓潼神。传说科举考试的试题是由梓潼神定的,所以梓潼神决定着士人的命运。身边安排聋哑人为侍童,为了保证试题得以保密。
唐广明二年(881年),僖宗避黄巢起义到蜀地,经过七曲山,也亲自祭祀梓潼神,追封张亚子为济顺王,并将自己的佩剑解下来赠给神。封张亚子为继顺王。
由于唐朝帝王的推崇,张亚子的影响迅速扩大,逐渐由地方神演变为全国性的大神。
宋代极重视科举,求神保佑成为当时的一种社会风气。其中就以张亚子梓潼神庙最为灵验。据铁围山丛坛记载,如果一个士大夫从这路过,天上会起风雨,这人必当宰相,如果是进士,经过季风下雨,这人必中状元,相传王安石小时候曾从张亚子祠经过,突然风雨大作,后来他果然当了丞相。宋真宗咸平年间封张亚子为英贤武帝。元仁宗延有三年,加封其为抚源开化文昌司路宏仁帝君,此通神与文昌星便合二为一,成为了主掌天下文教的文昌帝君。清代重奉之风极盛,每至农历二月初三文昌帝君圣诞,朝廷都派官员前往祠庙祭祀,中国的许多道观中都供奉着文昌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