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他以一个美丽温暖的传说,被煤窑业尊为祖师,后世尊其为“窑神”
历史国学教堂2020-10-10 11:22
在以前的北京,煤窑又称煤炉,从事这一行业的工人叫窑工、“煤黑子”、“背煤的”。他们常年在井下作业,早上下井晚上出坑,很少见到太阳,工作又特别危险,是旧社会生活在最底层的劳动者。
北京门头沟的采煤业始于南宋末期,元代以后开始大量地开采,形成了北京地方的一个不小的行业。煤窑供奉的祖师与陶窑供奉的祖师有所不同。煤业窑神是北京特有的行业祖师。
到了明清两代,煤炭就成了京西门头沟人赖以生存的行业。特定的经济环境,产生了特定的文化现象,人们为了多出煤少出事,在窑工与窑主各自利益的需求下,便产生了煤业的保护神和行业祖师—煤窑神。
即使在门头沟地区,窑神的形象也各有不同。其一,文官形象:黑脸,胡须重,头顶官帽,身披黄袍,还真有点皇家文官的气派,是窑神中级别最高的形象。
其二,用木板雕刻,用纸墨印成的“神马子”、“窑神像”。这种窑神的形象,是头顶隆起,双目圆睁,肩披缨络,面目威严。下面还有驮运煤炭的人及牲畜。据说此神是专管煤业运输之神。
其三,武官形象的窑神。一般在庙中与关帝、马王同居一室,极为少见。这里的窑神端坐椅上,头戴软冠巾,脸为黑色,头罩黑光圈,右手持钢鞭,左手扶膝,身披铠甲,内着黑袍,足蹬黑皂靴,一身英武气魄。
其四,千军台、庄户村一带古幡旗上的窑神,名为“山川地库煤窑之神”。也是武将打扮,戴盔披甲,右手持开山斧,左手提一串铜钱。供奉煤窑神对窑主来说,是求祖师保佑多出煤发大财;对矿工们来说,则是请祖师爷保佑平安,免于塌方落顶。
关于煤窑神的故事,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这“煤”当初是神赐给人类的。很早以前,在七峰山下住着一个孤苦的小姑娘,父母双亡,只剩下她一个人住在土窑洞里,只有父母留下的一只小羊羔与她做伴。
早上她带羊羔上山吃草打柴,晚上再回到窑洞里睡觉。城里有个财主,听说这姑娘很漂亮。冬至这一天,财主带着人来抢姑娘,赶巧,姑娘上山打柴去了,没逮着。财主就带着人往山上去追。
眼看姑娘就要落入魔掌,突然北风怒吼,大雪纷飞,气温下降,财主一行人在风雪中迷了路,找不到姑娘也下不了山,结果全被冻死在山上。风雪来时,羊羔把姑娘引进了一个山洞,从山洞深处走出来一位白须白发的老爷爷。
他安慰了小姑娘后,又送给她一块乌黑发亮的小石头。姑娘双手握住石头,立刻觉得全身暖烘烘的。姑娘正想问个明白,老爷爷已经不见了。
天亮以后,姑娘走出山洞一看,满山都是厚厚的积雪。她想到此时乡亲们也一定很冷,于是返回洞中,捡了许多黑石头,一户一户地给乡亲们送去。谁家有了黑石头,家里就变得暖暖的,再也不冷了。后来,每到冬天,人们就到那山洞里找老爷爷要黑石头取暖。
传说那位白须白发的老爷爷就是煤窑神。自从有了煤,冬天也变得温暖了。为了纪念煤的发现给人带来的好处,就在每年冬至这一天,人们都要牵一只羊去祭祀煤窑神,以求煤窑神保佑多出煤,出好煤,并保佑窑工们一家老小平安健康。
祭祀窑神是在每年的腊月十七,风雪无阻。这一天清晨,各处鞭炮同时响起,还要在煤窑口摆上八仙桌,点燃香烛,摆放供品。太阳一露头,人们都出来争相膜拜煤业的祖师——窑神爷。
民间艺人还要唱道:“柜房好比金銮殿,拔道(煤窑口)如同佛爷龛。龛里头供着神三位:山神、土神,窑神在中间。诸位要认识祖师相,顶灯、拄镐、倒提着一串钱……”由此可见,窑工们已把煤窑神当作了本行业的祖师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