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六丁六甲本为司掌天干地支的神祇,其神十二位,在后期等同于六十太岁将军里的六甲太岁神与六乙太岁神。
在商代甲骨文里,已有六十甲子的记载。汉代《献帝起居注》已有对六丁六甲的祭祀。丁神六位:丁卯、丁巳、丁未、丁酉、丁亥、丁丑;甲神六位为: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或有《续文献通考》:“丁卯等六丁,阴神玉女也。甲子等六甲,阳神玉男也。
明代真武大帝信仰兴起后,道经中又将六丁六甲与真武大帝联系,《重修搜神记》载:元始命玉皇上帝阵诏,喝玄武披发跣足,金甲玄袍,皂纛玄旗,统领丁甲。但并非只属职于真武的御用部下,只是真武大将所常用神员。
六丁六甲源于先秦时天干地支概念的神格化。干支用来作为纪日纪年神,也作为诞生时的本命元辰神。 [2] 六丁六甲 干支搭配的六十甲子,在先秦方术中常常运用于军事,如《秦简》“六甲相逆,利以战伐”。六丁六甲的军事性质被道教吸收后,在道教中显得非常重要,常作为被道士所役使的武神。《后汉书·梁节王传》记载,汉代方士已经有役使六丁六甲的方法,先行斋醮,然后召六丁神,“可使致远方物,乃知吉凶也”。梁节王曾用这种方法来“占梦”。《后汉书·梁节王畅传》:“性聪惠,然少贵骄,颇不遵法度。归国后,数有恶梦,从官卞忌自言能使六丁,善占梦,橱数使卡筮。”注曰:“六丁,谓六甲中丁神也。若甲子甸中,则丁卯为神;甲寅甸中,则丁巳为神之类也。”唐韩愈《调张籍》诗曰:“仙官敕六丁,雷电下取将。”张万福《传授三洞经戒法箓略说》:“阴阳翕辟,万二千物具而有神焉。主之者,六甲也……六甲者,一切之纲纪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