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文昌帝君,是中国民间和道教尊奉的掌管士人功名禄位的大神。
今天学术界较为普遍的看法是,祂是古代文昌星崇拜与巴蜀梓潼神信仰相结合的产物。
故文昌帝君又称梓潼帝君。
文昌帝君
文昌信仰在古代社会非常流行,尤其是在由唐至清实行科举制的一千多年时间里,更是长盛不衰。
从莘莘学子,到参加科举考试的士人,乃至官僚士大夫等,都对文昌帝君崇信有加,祈愿帝君保佑自己聪明智慧,文思敏捷,考运亨通,金榜题名,仕途高升。
不过,有意思的是,在文昌帝君的塑像或画像中,身旁通常侍立二童子,一个叫“天聋”,一个叫“地哑”。
为什么会叫这样的名字呢?
文昌帝君与天聋地哑二童子
一种说法认为,文昌帝君主司的文运考试、功名禄位,关系富贵贫贱,保密问题很重要,如要防止泄露试卷试题,及士人的前途命运等,故将帝君身边的二童子命名为天聋和地哑。
例如,《历代神仙通鉴》卷十一载:“梓潼真君(即文昌帝君),道号六阳,每出驾白骡,随二童,曰天聋、地哑。真君为文章之司命,贵贱所系,故用聋哑于侧,使其知者不能言,言者不能知,天机弗泄也。”
明人郑岳也说:“今夫文昌祠正中而坐者,为梓潼帝君,帝君左右二童子曰天聋、地哑。相传以为帝君判天禄二籍职贡举,天聋口得言而耳不得闻,地哑耳得闻而口不得言,故其事密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