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民间传说中桃花女本为王母娘娘的侍女,因与仙童周公私自相恋而触犯天条,被罚到人间修炼。元代王晔的神仙道化剧《破阴阳八卦桃花女》,《太和正音谱》中又作《智赚桃花女》,就详细地叙述了这个故事。[①]清代无名氏增改为《桃花女阴阳斗传》,情节更为生动,艺术价值也较前者为高。清代陈复正据元杂剧改变为小说《桃花女》。故事中的贫家美貌女子桃花女,善于解禳之术,敢于智斗善算《周易》的财主周公,体现了精英文化与民间文化的冲突。桃花女在斗法中取胜,最后二人和好,以美好的婚姻为圆满结局,桃花女也被奉为算命师和巫师的祖师,后来又演变为专管爱情婚姻的女神。
她是掌管男女爱情、婚姻和妇女生育的女子。
息国亡国后,息侯被俘后成了楚国都城的守门小吏,息夫人在楚宫中备受宠爱,三年的时光一晃就过去了,息夫人为楚文王生下两个儿子,但却始终不发一言,楚文王十分纳闷,一定要息夫人说出道理来,息夫人万般无奈,才泪流满面地说道:“吾一妇人而事二夫,不能守节而死,又有何面目向人言语呢!”
转瞬秋风送爽,桂子飘香,楚文王兴高采烈地出城打猎,预计两三天后才能回宫。息夫人趁此机会,悄悄地跑到城门处私会自己的丈夫,两人见面,恍同隔世,息夫人边哭边说:“妾在楚宫,忍辱偷生,初则为保全大王性命,继则为想见大王一面,如今心愿已了,死也瞑目。”
息侯心碎肠断,安慰息夫人:“苍天见怜,必有重聚之日,我甘任守城小吏,还不是等待团圆的机会么!”
息夫人认为与其痛苦地偷生苟活,不如慷慨地一了百了,于是奋力朝城墙撞去,息侯阻拦不及,眼看自己的妻子香消玉殒。息侯大恸,顿时万念俱灰,为报答息夫人的深情,也撞死在城下。
楚文王打猎回来,听说此事,黯然神伤,有感于二人的纯情,竟也以诸侯之礼将息侯与息夫人合葬在汉阳城外的桃花山上。后人在山麓建祠,四时奉祀,称为“桃花夫人庙”,又称桃花庙。至今仍为汉阳府(今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的名胜之一。唐代诗人杜牧途经汉阳时,曾到庙中凭吊,题诗道:“细腰宫里露桃新,脉脉无言度几春;毕竟息亡缘底事,可怜金谷坠楼人;息亡身入楚王家,回看春风一面花;感旧不言常掩泪,只应翻恨有荣华。”这首诗温柔敦厚地道出了千古艰难唯一死的况味。一个娇弱的女子,要保全自己丈夫的性命,就只有含垢忍辱地面对残酷的现实。而三年不言不语,就是对眼前的一切做了坚忍果敢的挑战与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