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折叠编辑本段儒家最高神
儒家信奉的最高神,是天。
在儒家经典中,和天相等的另一称号是上帝,或称帝,天帝。皇天上帝的名称来自《尚书·召诰》:"皇天上帝改厥元子兹大国殷之命。"《论语·尧曰》:"敢诏告于皇皇后帝"。《尚书·尧典》:"肆类于上帝,禋于六宗,望于山川,遍于群神。"中国古代的上帝,就是当时中国人的祖宗神。
隋唐时期,国家统一,至上神名字被依据《周礼》正式确定为"昊天上帝"。昊天上帝的意义,则依据儒者毛氏对于《诗经·黍离》中"悠悠苍天"的解释,认为昊天的意思是"浩大元气",而上帝的意思是说,天就像君主一样统治着世界。按《开宝通礼》,元气广大,则称昊天。据远视之苍然,则称苍天。人之所尊,莫过于帝,托之于天,故称上帝(《宋史·礼志》)。
到了宋代,儒者程颐对于昊天上帝作出了进一步解释,认为那一团元气的自然之天,乃是上帝的身体;存在于元气之中并且和元气不可分离、主宰着元气的天理,就是上帝。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天,或者上帝,就是理。这样的上帝观经过儒者朱熹的认可,成为元明清时代上帝观念的正统解说。"天者,理也;神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帝者,以主宰事而名。"
折叠编辑本段文化差异
中国人和西方人的对神话的看法不同,宗教信仰更加自由。
在中国有着自由的宗教土壤,以儒教、道教为首的传统宗教和从世界各地传播过来的都可以在这里生根发芽。
与西方的基督教,伊斯兰教等等一神教不同,中国一直是多神教,泛神教。
在中国人眼里,菩萨和天尊,佛祖和玉帝都是善神,其本意都是叫人行善积德,不要为非作歹,免遭报应。共同的核心就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而在西方人眼里,即便是教义相同的宗教也不可同日而语,天无二日。例如十字军东征等等宗教产生的伤痛不计其数。
当几百年前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他们惊讶于中国的对宗教的"纵容",即便是听都没听过的,"洋人"的宗教只要教人向善,就被准许传播。在这之前,他们从没听说世界上还有这种地方。在来的路上一心苦恼怎么秘密宣传,打动皇帝的传教士们,意外的惊喜到了。
"老天爷"只是一个代号,在大多的中国人意思中,这个词代表的不是具体的神,上帝(中国自己的上帝是皇天上帝之类,而是他们的"天道","天理昭昭"。